為慶祝楊振寧先生百歲誕辰,9月22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會上,楊振寧先生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講話。
楊振寧在講話中回憶起了他與好友鄧稼先的往事。
1971年,楊振寧首次訪問新中國,當時除了看望住院的父親,他還見了很多親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他最親近的朋友就是鄧稼先。
鄧稼先是楊振寧中學、大學、在美國的知心朋友,更是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的「兩彈元勛」。
楊振寧看到美國報紙上說毛主席派了飛機到陝北把美國物理學家寒春接到北京幫助中國製造原子彈,在1971年4個禮拜的訪問之中,他一直想求證寒春參加中國原子彈的研發的故事是真還是假?但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楊振寧難以開口。
在快要離開中國的時候,楊振寧終於沒忍住向好友鄧稼先求問,想知道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沒有經過外國人的幫忙。
那年,鄧稼先給楊振寧寫了一封長信,說他驗證了中國的原子彈基本沒有外國人參與。
在信的末尾,鄧稼先寫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當時,楊振寧沒看懂這句話。50年後楊振寧回應鄧稼先的信,他說:「我覺得今天五十年以後,我可以跟鄧稼先說: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
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上世紀40年代赴美留學任教。
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是20世紀物理學最為重要的成就之一。
2003年起,楊振寧回國定居並在清華大學任教,在培養和延攬人才、促進中外學術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5月,楊振寧將他的辦公室和資料室內的圖書、文章手稿、來往書信、影像資料,以及字畫和雕像等藝術品(共計2000餘件/冊)無償捐贈給清華,由清華圖書館接收並設立專室進行保管和展示。
「神州新天換,故園使命重。學子凌雲志,我當指路松。」這是楊振寧重回清華園時以《歸根》為題寫下的詩句。「因為在物理學前沿工作多年,我想,對於清華有志於科研的學生,我是可以給他們一些幫助,幫他們『指路』的。」楊振寧如此說道。
鄧楊二人報國之路
雖千里殊途亦同歸一處
我輩有幸恭逢盛世
更應不負盛世
接過前輩的旗幟
在國富民強的同途上繼續砥礪前行
楊振寧先生,生日快樂!
日月宜長壽,天人得大通。9月22日下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原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傑,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清華大學原校長、高等研究院院長顧秉林在會上致辭。校黨委書記陳旭主持會議。
會議現場下午3時許,伴隨着學生藝術團演奏的悠揚樂曲,楊振寧先生在眾多嘉賓的簇擁下緩步進入會場,全場掌聲經久不息。
陳旭講話
陳旭在主持中表示,會前,習近平總書記委託教育部負責同志到清華大學看望楊振寧先生,代表總書記贈送花籃,轉達總書記對楊先生百歲生日的祝福,祝願楊先生健康長壽。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楊先生,以及以楊先生為代表的大先生們的親切關懷。楊振寧先生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近代理論物理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楊先生有着深厚的愛國情懷,始終心繫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楊先生與清華情深意厚,他在清華園成長、學習,關心、支持和投身學校的發展。90年代,楊先生推動成立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並擔任名譽主任。楊先生熱心延攬領軍人才,積極培養青年學生,推動形成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促進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今年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時,楊先生將一大批凝結着學術思想和人生智慧的珍貴文獻、資料捐贈給了學校,設立楊振寧資料室,又為學校增添了一座學術和思想寶庫。
邱勇講話邱勇在致辭中代表清華大學向楊振寧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邱勇表示,楊振寧先生是華人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的獲獎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在科學領域也能夠取得頂尖的偉大成就。他的獲獎為中國人贏得了巨大的榮譽,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趕上時代、趕上世界的信心。楊先生推動創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並擔任名譽主任,他曾在2017年高等研究院20周年院慶時說:「中華民族的巨大潛力將要在今後幾十年間再度發揮出來。將要創造出遠遠超過盛唐文化的大時代!」這是一位偉大科學家的文化自覺,也是一位偉大科學家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楊先生牢記父親楊武之教授「有生應感國恩宏」的囑託,始終擁有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拳拳的赤子之心。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蹟。清華大學也將牢記總書記囑託,奮力開拓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格局。相信楊先生一定可以看到「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那種「天大亮」的光輝景象。邱勇指出,楊振寧先生具有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師風範,是我們心中真正的大先生、真正的大師。楊先生在一個世紀的歲月里,取得了峙立如嵩、博觀如海的學術成就,書寫了功在世界、心懷家國的雋永篇章。讓我們再次祝賀楊先生百歲生日快樂,並與楊先生約定:何止期頤,相期以茶!
陳至立講話
陳至立在致辭中回顧了楊先生學術成就和為人為師的崇高品德,高度評價了楊先生的卓越貢獻。陳至立表示,我們崇敬楊先生,是因為他是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世界科學領域享有崇高的榮譽;是因為先生懷有深深的愛國情懷,雖身居海外多年,但始終心繫祖國;是因為先生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是因為先生身體力行、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延攬了大批人才。值此楊先生百歲壽辰之際,再次衷心祝願楊先生福壽安康,期待為楊先生慶祝茶壽壽辰!
張傑講話
張傑深情回顧了楊振寧先生與中國物理學會的深厚淵源以及自己與楊先生交往的珍貴細節。他表示,楊振寧先生始終心繫祖國物理學發展,積極組織和推動中國物理學會的對外交流和合作。楊先生不僅取得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卓越學術成就,而且以知識分子擔當傳承了父輩的「有生應感國恩宏」,對中國物理學界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段崇智線上講話
段崇智代表港中大全體師生向楊振寧先生送上最真摯的祝福,並以「智勇雙全」四字表達了對楊先生的敬意。他說,楊教授對學問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探究物理的精美奧妙,是為「智」;楊教授在科研路上奮鬥向前,無畏無懼,突破邊界,是為「勇」;楊教授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精神相結合創造出輝煌成就,是為「雙」;楊教授飲水思源,歸根東籬,全心全意全情地投入科學育人、報效祖國,是為「全」。隨後,港中大師生代表以視頻方式敬賀楊教授茂如松柏,壽比南山。
顧秉林講話
「少壯求真蓋世奇勛驚環宇,仙椿指路滿園秀木湛清華。」顧秉林在致辭中向楊先生百歲華誕表示衷心的祝福,對楊先生親力親為支持高研院發展,在中國本土吸納世界頂尖學者,培養走向世界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巨大貢獻表達了誠摯的敬意,並代表高研院全體師生送上了精心設計製作的賀壽禮物——「楊振寧的世界」。顧秉林說,楊先生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也是中西融會的世界,他將中國文化的根和西方科學的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帶動世界了解中國,更推動中國走向世界。
楊振寧講話
楊振寧感謝大家一起慶祝他的農曆100歲生日,同時回憶了自己1971年第一次訪問新中國時的感受。楊振寧表示,那次訪問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使得他對新中國有了一點認識,對他的人生軌跡有了非常大的影響。他特別提及當時自己向參與中國原子彈製造、同時也是自己多年摯友的鄧稼先提出是否有美國人參與原子彈製造的疑惑。次日,鄧稼先寫信回復並請專人送達,告知他確實沒有外國人參加過我國有關製造核武器的事。鄧稼先在信末化用詩句寫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楊振寧對此深情回應稱:「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因疫情不能到場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學者和楊先生的好友以視頻方式為楊振寧先生的百歲華誕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在大會現場的多方代表共同回顧和學習了楊振寧先生卓越的科學成就、淵深的學術思想和通達的人生智慧,祝福楊先生期頤之年松柏長青、福壽康寧。
清華附小學生代表獻花
來自清華附小的學生代表向成志學校的老學長楊振寧先生獻上鮮花與祝福。
與會人員合影
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兄弟院校及中科院、中國物理學會的專家學者,楊振寧先生親友,清華大學老領導和現任領導、高研院及兄弟院系的師生代表等參會。香港中文大學的師生和海外學者、友人通過網絡平台在線參會。
(來源:貴州改革綜合自時代楷模發佈廳、人民網、光明日報、北京青年報、清華大學公眾號、央視國家記憶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