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山西人之驕傲——陳永貴

2021年09月20日16:59:07 歷史 1573



當代山西人之驕傲——陳永貴 - 天天要聞

陳永貴,1914歲年生於山西昔陽縣樂平鎮石山村。

陳家世代貧農,靠賣兒賣女賣妻度日。6歲,父親不堪忍受生活壓力,上吊身亡。陳永貴後被大寨村一位老人收養,開啟了不平凡的一生。

大寨村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個窮山村。1952年,陳永貴擔任大寨村書記,開始了率領全村人改造自然環境的道路。在陳永貴等人的領導下,大寨人決心組織起來改變山村落後的面貌。

當代山西人之驕傲——陳永貴 - 天天要聞

從53年開始,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畝產千斤的高產、穩產海綿田。可是,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害,山流、地沖、房倒、窯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陳永貴同志帶領全村人開展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寨人仍然堅持「三不要、三不少」。一不要國家的救濟款、二不要國家的救濟糧、三不要國家的救災物資,還要做到社員口糧不減少、庫存糧食不減少、國家徵購糧不減少。大寨人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他們就憑着一雙手、兩個肩膀、一把鐮頭、兩個籮筐不分晝夜的苦幹,在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樹造林1000多畝,整修良田800多畝,修築盤山公路12里,建蓄水池6個,容水10000多立方,盤山水渠28里,鋪設地下水管道30000多米,旱地灌溉面積達400畝,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水利化,而且每年上交國家20多萬斤餘糧。

當代山西人之驕傲——陳永貴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充分肯定和表揚了大寨村,並於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大寨」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人民日報》報道了陳永貴事迹,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學習大寒的熱潮。從此,他一路升遷,最後官至國務院副總理。

改革開放後,大寨村受到了質疑,陳永貴內心無比難受,決定離開國務院的工作崗位。但不久,被查出癌症。他選擇放棄治療,於1986年3月26日逝世,享年72歲。

當代山西人之驕傲——陳永貴 - 天天要聞

臨終前,陳永貴說:「我這一輩子能夠和毛主席連在一起,也算是不枉活了一場了。人是註定要死的,我沒有給毛主席丟臉。我作為一個農民,成為黨中央的政治局委員,誰能想到呢?我敢說,我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農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 天天要聞

車圈流傳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嗎?

「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影響深遠,但類比到車圈,不免有些『望文生義』之嫌。」 文 / 巴九靈 汽車行業似乎正走向一場前所未有的收緊。 帶動這種氛圍的,是一則尋不見來源....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聞

德國建歐洲最大軍隊,歷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據媒體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顯示,德國政府計劃加快國防採購,以便使軍隊做好戰鬥準備。該文件稱,德國軍事實力的快速提升「絕不能因過於複雜的採購程序或冗長的授權流程而失敗」,同時警告稱,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可能不僅僅是烏克蘭。此前德國總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項預算框架,預計德國的軍事總開支將從2025年的950...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該看到什麼?

無論特朗普是否會出現在9月3日的閱兵儀式上,就全世界來看,正義必勝!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九三閱兵儀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共同社記者如此問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上周國新辦介紹了關於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 天天要聞

和中國分庭抗禮?日本要開採海底稀土

在中國收緊稀土產品對外出口的背景下,作為資源貧國的日本決定「出道成為稀土生產國」,而他們的目光則聚焦于海底資源。據日經亞洲7月1日報道,日本計劃於明年1月正式啟動首個從近海礦床開採稀土礦物的試點項目。但不知是無意還是有心,在日本的相關報道中,似乎連篇累牘地都在強調有望解決「有無」,卻無人在意「成本」。...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從黨安排!」

今年11月,曾經的八路軍女戰士付瑞芝將迎來百歲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戰鬥中的烽火硝煙,抗戰歲月無疑是濃墨重彩且令人銘記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東臨沂蒼山縣(今蘭陵縣)湧泉村。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聞

原來它與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說長安的荔枝,我大吳越的楊梅表示不服。 當真不服。明朝的李東陽稱楊梅「價比隋珠」,因為在京城想吃到它實在不易——荔枝運到京城,不過是「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