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種植番茄始於何時?

2021年07月15日21:32:42 歷史 1097

  番茄,俗稱西紅柿,是廣受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目前我國各地普遍種植。關於我國種植番茄的時間,多年來一直認為是在18世紀初從美洲傳來的。當時稱之為「蕃柿」,僅供觀賞用。到19世紀中葉後,才開始作為蔬菜種植。

我國種植番茄始於何時? - 天天要聞

  1983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成都北門外鳳凰山發掘清理一座西漢武帝初年的木槨墓後,對流傳多年的觀點提出疑問。考古工作者在該墓的槨室下層的底廂中,清理出四個藤笥、五個竹笥,裏面均裝有大量糧食種子。因當時正值夏季,在運輸過程中,為防止藤笥、竹笥乾裂,在上面覆蓋了濕的再生布。後在藤笥、竹笥上的糧食中長出不少嫩芽,經有關專家鑒定,是番茄的幼苗。將幼苗進行培植,到1984年2月,結出不少紅紅的番茄。這是西漢時期的番茄!

我國種植番茄始於何時?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我國在西漢時期已種植番茄了。這些番茄均呈卵圓形,極耐寒冷,生長期長,一年四季都可生長。其味道與現今的番茄相似,均為甜中帶酸。但是,經質子激發X射線測定,現今的番茄含有磷、氯成分而無砷、汞元素,西漢的番茄則含有砷、汞而無磷、氯,具有很強的原始性。

我國種植番茄始於何時? - 天天要聞

  西漢的番茄發現後,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提出種種問題。如這些番茄種是否由後代盜墓者帶入?會不會是在發掘或者運輸過程中混入的?為什麼在同一墓中發現的桃子、板栗、稻子等種子均已炭化,而這單薄的番茄種,卻能保存兩千多年仍完好無損?這些問題不能解決,則西漢時期已有番茄的說法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雙休日」的提案人逝世,歷史會記住他的貢獻 - 天天要聞

「雙休日」的提案人逝世,歷史會記住他的貢獻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九三學社優秀社員,我國著名醫學翻譯家、教授、主任醫師王賢才先生,於2025年5月1日晚8時在南昌逝世,享年91歲。(據5月2日大江新聞客戶端報道)王賢才,1934年11月出生於上海,原籍為九江縣永安鄉,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獨立完成《希氏內科學》的譯者,獲衛生部「醫學翻譯特別獎」,曾被評為首批國...
全國勞動模範周彥:飛機安全降落的「守護人」 - 天天要聞

全國勞動模範周彥:飛機安全降落的「守護人」

日前,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公布並表彰了2025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信導部通信導航中心副經理周彥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周彥自2011年大學畢業後就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工作,主要負責導航、地空通信等航空運行關鍵設備的保障。...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