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2021年05月09日21:48:23 歷史 1820

如果看過《康熙王朝》電視劇,想必對三藩之亂有着深刻的印象。康熙皇帝為平定三藩,不得已啟用漢臣周培公,結果收到奇效,周培公和圖海率領的幾千家奴,屢戰屢勝,先平察哈爾,再定王輔臣,最後與吳三桂叛軍在岳州決戰。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 天天要聞

這些戰事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不過《康熙王朝》中,對於察哈爾叛亂的細節沒有過多的描述,筆者翻閱有關史料,將這一歷史事件進行一個梳理,也算是康熙時期的一個比較冷門的知識。

三藩之亂髮生在康熙十二年,這一年對於大清王朝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就在康熙收到吳三桂反清奏報的同時,京城中就爆發了楊起隆起義。這次起義是北京的漢族奴僕們陰謀策劃的,他們的目的也是為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不過,這次起義的規模不大,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康熙鑒於三藩戰事緊急,也沒有將事態擴大,他連發幾道上諭,安撫百姓,京城的秩序很快趨於穩定。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 天天要聞

然而,讓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康熙十四年的三月,正當吳三桂的如火如荼兵鋒正盛之際,向來被滿洲統治者視為一家人的蒙古察哈爾部也爆發了叛亂,這讓康熙有點措手不及。

察哈爾是蒙古的一個部落,位於內蒙古東部遼河以西。當時的察哈爾部首領是布爾尼,布爾尼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早在關外的皇太極時期,他的祖父林丹汗被皇太極征服,察哈爾部也正式臣服大清。

皇太極時期,乃至順治時期,對蒙古各部都予以特殊照顧,不僅加恩賜爵,還將公主遠嫁蒙古。清廷冊封阿布奈(布爾尼之父)為親王,還將公主許配給他。但這個阿布奈對清廷並不感恩,無視朝廷法度,且八年不進貢。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 天天要聞

康熙初年,王大臣以阿布奈「大不敬」之罪將其論死,康熙帝不想大動干戈,從寬免了阿布奈的死罪,只是革去了他的親王爵位,將其囚禁在盛京。

康熙皇帝對察哈爾部還是寬容大度的,事後他又將阿布尼的兒子布爾尼封為親王。這個時候的布爾尼16歲,康熙又將安親王岳樂的女兒嫁給他,由此,布爾尼便成了清朝的額駙。

阿布奈和布爾尼這對父子,完全可以用白眼狼來形容。布爾尼和他的父親一樣,同樣對清廷沒有感恩之心,他性情凶頑,一門心思想的就是如何為祖、父報仇。當時以察哈爾的實力,想要與清廷公然對抗,又無疑是以卵擊石。因此當三藩之亂爆發後,布爾尼瞧準時機向康熙發難。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 天天要聞

布爾尼的突然反叛,讓康熙皇帝憂心忡忡。這個時候的局勢很不明朗,雲貴、四川、湖南、福建、廣西、陝西相繼失陷,半壁江山淪陷。更可怕的是,朝廷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力來應付察哈爾部的叛亂。

情況緊急,康熙以郡王鄂札為撫遠大將軍,並以大學士圖海為副將軍統兵迎戰布爾尼。可問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統帥是有了,可康熙手裡沒兵啊。這個時候,圖海建議請求將八旗家奴組成一支數萬人的軍隊,迎戰布爾尼叛軍。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 天天要聞

這年的四月六日,一支由家奴組成的軍隊,從京師啟程。康熙原本對這支軍隊沒有多大的信心,只是盼着能夠藉此來拖延時日,待前線戰事稍定,才徹底騰出手來收拾布爾尼。

可康熙沒有想到,圖海為了能打贏這一仗,不惜以利相誘,他下令凡是軍隊所經之處,所獲金帛盡歸己有,這個辦法十分奏效。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便打到了布爾尼的老家。布爾尼的幾萬大軍,不到幾日便被圖海擊潰,布爾尼逃到蒙古科爾沁部,結果被首領沙津射殺。

察哈爾叛亂前後歷時不到兩個月,是役圖海立有大功。事後,康熙皇帝雖然責怪圖海放縱士兵搶劫,但卻以其不辱使命,高度稱讚圖海的戰功。圖海後來之所以得到康熙的信任,也是源於這次事件。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平定的察哈爾叛亂,是否真實發生過? - 天天要聞

察哈爾叛亂在《康熙王朝》只是順帶提了一下,但也能看出導演和製片對清代歷史是有着一定研究的,只不過影視作品不能當真,平定察哈爾叛亂全是圖海之功,和周培公並沒有半點干係。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