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素來勵志,其先祖在獲封秦地時不過是一個養馬的馬夫,即使受到冊封,封地也是西邊的不毛之地。但就是這樣,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幾代經營,秦穆公時期便已經稱霸西戎,並開始有了東出之念,想要逐鹿中原。不過當時的齊、晉、楚都很強大,尤其是晉國,是他們東出的第一道障礙,他們始終沒有機會。
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在與中原各國相互博弈的同時默默成長壯大,一直在尋找突破的契機。從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開始變法,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整整耗費了七代人的努力,終於得償所願。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馳道,連長城,車同軌,書同文,欲立萬世基業。然而子孫無能,王業二世而斬。
關於秦朝覆滅的原因,大家的看法相對一致,主要的罪魁禍首當然是趙高和胡亥。趙高聯通李斯發矯詔害死了頗有賢名的公子扶蘇,之後又把持朝政,玩弄權術,指鹿為馬,一時之間朝堂可謂烏煙瘴氣,綱紀淪喪。而胡亥得位不正,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大肆屠殺手足宗親,致使王室力量異常削弱。同時胡亥本身並沒有治理天下的雄才偉略。於是乎,當大亂起來時,帝國大廈也就轟然倒塌了。
假如當時扶蘇接到詔書後沒有自殺,而是察覺到異常,揮師勤王,有多大的幾率可以登上帝位呢?或者如果他擁立胡亥,輔佐胡亥,多大程度能夠改變帝國的未來呢?有沒有可能傳承千年、萬年?
有很多人都說,扶蘇很有能力,由他來繼承帝位會更好。可我並不這麼認為,他長期生存在秦始皇的威壓之下,到最後連質疑的勇氣都沒有,一份莫名其妙的詔書就讓他自殺了。這樣的性格,即使繼位,面對繁重的天下大事,他崩潰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當然,如果他沒有自殺,而是質疑詔書的真實性,帶上蒙恬帶着黃金火騎兵直接揮師勤王,然後搶下皇位,那結局就不一樣了。不管在朝野還是民間,扶蘇都有不錯的名聲,得到朝臣的認可百姓的支持是相對比較容易的,而蒙恬和黃金火騎兵是帝國的精銳,由他們幫助奪下皇位並非難事。據說昌平君還為他留下了十萬農家子弟,如果能夠掌控這股力量,那麼不管是朝堂還是江湖,都將是霸主級別的存在,他很有可能在施荒地的基礎上再創新高。
當然,即使這樣他也只能保證秦朝在他手裡不會覆滅而已,至於三世、四世,乃至萬世,那隻能是美好的幻想罷了。盛極必衰,是亘古不變的真理。如周朝,滿打滿算也不過八百年。要想代代有明君,朝朝有賢臣,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