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2019年09月05日11:54:02 歷史 1690

諸葛亮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相」,諸葛亮的優秀除了那優秀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外,看人的眼光也是一流;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似乎除了看錯了馬謖外,其他的幾乎都沒看錯,包括選中落魄的劉備。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聞

諸葛亮一生致力於恢復漢室天下,為此不惜和東吳放下成見,忍受種種屈辱,數出祁山北伐曹魏;但人力有時窮,國力貧弱、人口稀少是諸葛亮最大的軟肋,屢屢北伐,除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勞民傷財外,似乎沒別的了。

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過於操勞的諸葛亮終於一病不起;諸葛亮是蜀漢的中流砥柱,所以在諸葛亮病重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軍前問候,同時詢問國家大事。李福與諸葛亮談話完畢,辭別而去,幾天之後又回來。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聞

諸葛亮說:「我知道您回來的意圖,近來你雖然整天與我交談,但有些事還沒有對你交待,所以你又回來聽取。你所要問的事蔣琬最適合。」李福連忙道歉說:「日前確實不曾詢問,等到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擔負國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請問蔣琬之後,誰又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禕可以繼任。「李福又問費禕之後誰可接任?諸葛亮沒有回答。

為何沒有再回答?因為整個蜀漢,諸葛亮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了。先來看看劉備最中意的蔣琬,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為廣都縣長。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於一死。後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累官丞相長史兼撫軍將軍。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聞

而且諸葛亮還常說:「蔣公琰忠心耿耿,雅量寬和,應該與我一起複興漢室。」諸葛亮於是密表劉禪:「臣如果出了什麼意外,軍國大事可以全部交給蔣琬。」可見諸葛亮對蔣琬是有多麼的器重,而蔣琬也是不負諸葛亮的重託。

在諸葛亮病逝後,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在公元238年時,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因病重而未能進行。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聞

後蔣琬因病請求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劉禪便任命費禕為益州刺史。費禕也是深得諸葛亮器重之人,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

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經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封成鄉侯。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可惜卻被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聞

可能有人說,「蜀漢四相」中不是還有董允么?但其實董允比費禕死的還早,而且董允並未為相,在諸葛亮北伐時,蔣琬負責處理丞相府政務,而董允則負責在宮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漢後方穩定。在蔣琬死後,董允擔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

可能還有人會問,諸葛亮為何不安排姜維?姜維軍事能力或許比較突出,但治國理政,卻不是那麼簡單,姜維顯然不行;在費禕死後,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陳祗上位,陳祗早年受費禕的賞拔,董允死後擔任侍中,逐漸成為蜀漢後主劉禪的寵臣,官至尚書令、鎮軍將軍,權力甚至超過大將軍姜維。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只說了2個接任者?諸葛亮:實在找不到第三人了 - 天天要聞

而且這個陳祗還大力支持姜維的北伐中原,假意與宦官黃皓交好,導致黃皓開始干預政事,操弄權柄。甚至都有人懷疑陳祗是曹魏派來的間諜,利國利民的事情沒做過一件,勞民傷財、欺上罔下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如果不是陳祗掌權的話,或許蜀漢還不會亡國的那麼快;也難怪諸葛亮最後沉默不語了,蜀漢無人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