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特斯拉與spacex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罕見地走入美國五角大樓,與美國國防部長彼特·海格塞斯舉行了一場時長80分鐘的高層會談。
這場會面之所以引發外界廣泛關注,不僅因為馬斯克在商業界的重要地位,更由於會談的背景牽涉到一則引發軒然大波的媒體報道,以及由此而來的泄密爭議。
事情的起點是一篇由《紐約時報》發佈的報道,稱馬斯克此次到訪五角大樓,可能將被簡報涉及"美國對中國的秘密戰爭計劃"。這一說法隨即引發輿論關注,並激起馬斯克本人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否認。
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直斥該報道為「純粹的宣傳」,並公開呼籲對那些「向媒體惡意泄露虛假信息的國防部官員」進行起訴。他表示,這些人將被找出並追究責任。他的言論引發了關於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界限的討論。
對此,《紐約時報》發言人針鋒相對,表示針對泄密的調查往往意在「壓制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溝通」,從而削弱新聞機構揭露本應公開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國防部與白宮迅速回應,強調未涉及機密內容
在馬斯克與海格塞斯的會談結束後,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也陸續作出回應。海格塞斯的幕僚長當天晚些時候發佈一份備忘錄,呼籲對「未經授權泄露國家安全信息的行為」展開調查,甚至提及可能使用測謊儀進行調查手段。
而在會後站在特朗普身邊的海格塞斯則澄清,與馬斯克的會談是「非正式」的,討論內容主要集中在「創新」與「效率」等領域,未涉及任何中國相關的戰爭計劃,也沒有討論任何「秘密方案」。
特朗普也表示,他並不打算將美國潛在的對華戰爭計劃透露給任何人,尤其不會提供給一位商人。他同時指出,馬斯克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商業利益,因此「可能容易受到影響」,暗示政府在對待此類接觸上需保持謹慎。
相關會議取消,泄密調查持續推進
原本安排的一場馬斯克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之間的會談——地點位於五角大樓內部、以機密安全著稱的會議室「坦克」(the tank)——最終未能如期進行。據多家媒體報道,這場會議的取消可能與《紐約時報》報道引發的爭議直接相關。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也宣布,已下令對情報界內部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行為進行全面調查,並特別關注員工在內部聊天室的交流記錄。
事實上,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美國政府對媒體信息泄露的刑事調查數量創下近15年來的新高。根據2021年司法部向一個獨立監督組織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時期內的年均案件數量超過以往。
白宮重申「迴避衝突」原則
此次事件還引起了美國國會部分議員的關注。
民主党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與塔米·達克沃斯致信國防部長,要求說明馬斯克訪談的具體內容,以及政府為何認為有必要向其提供相關信息。兩位議員指出,作為一個在中國擁有重要商業利益的企業家,馬斯克並不具備接觸國家軍事機密的正當理由。
白宮方面則重申立場,稱如果馬斯克在其商業活動與政府職責之間存在任何利益衝突,他將「自行迴避」相關事務。不過,外界對於這一表態的可操作性及監督機制仍存疑問。
馬斯克與五角大樓的既有聯繫
儘管馬斯克此次五角大樓之行引發諸多質疑,但他與美國軍方的合作關係並非首次建立。
spacex和其旗下的starlink早已與五角大樓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涵蓋軍事通信、衛星發射、太空安全等多個領域。隨着美國政府在新一輪國防現代化中持續加大對太空資源的投入,馬斯克所掌控的技術平台逐漸成為國家防務戰略的重要支點。
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政府計劃打造的「金色穹頂」導彈防禦系統,將高度依賴空間監測與數據傳輸能力,而這正是spacex和starlink的強項。據估計,該計劃可能為馬斯克旗下企業帶來數十億甚至更多的潛在訂單。
在此次五角大樓會議中,馬斯克在離開現場時對媒體簡要表示,希望能在「達成良好結果」方面有所助力。他與海格塞斯在鏡頭前的互動也頗為輕鬆,似乎並未受到外界爭議的影響。
馬斯克的中美"雙邊身份"
馬斯克此次造訪五角大樓,引發的不僅是關於泄密與輿論監管的討論,更牽出了一個更為敏感而複雜的議題:作為一個深度介入中國市場、同時又與美國軍方關係密切的商業領袖,馬斯克在中美戰略博弈中的角色究竟處於怎樣的位置?
他旗下的特斯拉在中國設有全球產能最高的超級工廠,供應鏈與市場份額高度依賴中國。而與此同時,spacex與starlink卻正逐步成為美國國防科技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從新能源到衛星通信,從人工智能到太空探索,馬斯克以一己之力橫跨中美最核心的競爭領域。
這種「雙邊身份」在全球化語境下並不罕見,但放在當前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卻顯得尤為敏感。美國國內對他的「中國聯繫」始終保持高度警惕,而在中國,馬斯克的「美國防務背景」也同樣是輿論觀察的重點。這種身份上的模糊,令他在兩國之間的空間既充滿機遇,也伴隨風險。
他是否能在中美之間維持戰略平衡,抑或最終被迫在重大問題上「選邊站隊」?這不僅關係到他個人的商業布局,更可能影響到兩國在前沿科技與軍事領域的合作乃至競爭格局。而這,或許正是此次事件真正值得長期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