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魯孟琳
象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分支,是唯一以漢字承載歷史文化的智力競技運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古譜作為象棋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了千百年來棋藝的演變與發展,是研究象棋歷史、傳承技藝的珍貴資料。然而,由於年代久遠、保存條件有限,許多象棋古譜面臨損毀、遺失的風險。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讓象棋古譜在數字時代獲得「新生」,彰顯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命力,也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近日,國內首個專註於象棋古譜數字化搶救、整理、保護、挖掘與展示的綜合性平台——「象棋記憶」正式在互聯網上線,目前已成功將四部珍貴的象棋古譜——《適情雅趣》《橘中秘》《象棋梅花譜》《繪圖百局象棋譜》完成數字化轉型,並成功上線。該平台上首次實現了指尖觸碰即可與古人「手談」的沉浸式交互體驗。這在象棋古譜的保護與傳承的探索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古籍數字化傳承提供了一份寶貴經驗。
「象棋記憶」線上平台的視頻展示(線上截圖))
收集1000餘條古籍線索
精選出4部古譜進行數字化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棋院)於2024年7月發起「象棋記憶(象棋古譜資料保護、挖掘、展示工作)」項目。依託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散落於民間的象棋古譜進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與修復。通過高精度掃描、人工智能識別和文本分析,項目團隊將古譜內容轉化為數字化檔案,確保其能夠永久保存。同時,項目還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古譜中的棋局、棋譜進行深度挖掘,揭示了其中的棋藝精髓與文化內涵。
經過數月的努力,《適情雅趣》《橘中秘》《繪圖百局象棋譜》《象棋梅花譜》四部經典古譜已成功完成數字化交互電子書的製作。現在,讀者只要進入線上平台,即可瀏覽高清古譜圖像、查閱棋譜解析。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讓象棋愛好者能夠近距離感受古譜的魅力,也為象棋文化的傳播開闢了新途徑。
「象棋記憶」線上平台的四部經典象棋古譜(線上截圖)
成都時代出版社擁有四十年豐富的棋書出版經驗,先後推出了《象棋古譜大全》《銀川棋路》(增訂版)等作品。憑藉著「蜀蓉棋藝」深厚的品牌底蘊與專業積澱,該社成為「象棋記憶」項目的唯一合作單位。 據成都時代出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古譜徵集階段,「象棋記憶」項目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項目組共收集到1000多條古籍線索,並訪問了100多家博物館、圖書館的古譜信息庫,攜手高校圖書館、省級圖書館以及民間藏家,搜尋和整理本期的4部象棋古譜。這些象棋古譜涵蓋範圍廣、時間跨度長,從明清時期的經典刻本到近代的珍稀抄本,時間跨度長達500年,充分展示了象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悠久歷史。
工作人員在掃描象棋古譜(成都時代出版社提供)
超100g的高清圖像文件
沉浸式踏入經典古譜寶庫
首批上線的《適情雅趣》《橘中秘》《繪圖百局象棋譜》和《象棋梅花譜》4部古譜均成書於明清時期,是象棋文化中的經典之作。
《適情雅趣》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最具規模的棋譜寶庫,素有「象棋殺法大全」「古譜巨無霸」的美譽。該譜原刊於明隆慶庚午年間(1570年)。卷一附有《棋經論》一文,是早期指導象棋實戰的理論文章。《象棋梅花譜》被後人多稱為「梅花譜」或「王氏梅花譜」。該譜成書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著者王再越,其生前經歷已無可查考,僅從原譜的序文中可知,他是在長期艱苦的環境下寫成本譜的。《百局象棋譜》所搜集的江湖大局很多,例如「七星聚會」「鴻雁雙飛」「野馬操田」等,均是着法複雜而變化無窮的,因此成為清代鼎盛時期四大象棋排局名譜之一,歷來為廣大象棋愛好者所研習和欣賞。《桔中秘》是明代朱晉楨輯,崇禎五年(1632年)刊印。
工作人員在掃描象棋古譜(成都時代出版社提供)
這4部古譜共計千餘頁筒子葉,包含近千幅棋譜圖像。古籍數字化過程中,專業工程師運用了高精度工業級掃描儀對列選的古譜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掃描,確保了每一頁古譜都能以高清圖像的形式保存並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數字化過程中,採用先進的圖像識別技術,對掃描後的圖像進行了精準識別和處理。項目組在數字化過程生成了超過100g的高清圖像文件,供讀者在線瀏覽。
「象棋記憶」公共展示平台中的《適情雅趣》數字棋譜(線上截圖)
數字化後的古譜不僅保留了原貌,還通過智能交互技術實現了更多功能。讀者可以在線瀏覽古譜內容,甚至利用棋局分析功能深入探究棋譜中的策略與智慧。踏入這4部經典古譜的數字殿堂,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象棋文化之旅,還能享受到數字棋譜帶來的豐富內容,體會古譜「動」起來的互動樂趣,來一場與古人的隔空「對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