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到底該怎麼拋?

在航運領域

拋錨是船舶停泊的核心操作

若操作不當

輕則錨鏈斷裂

重則引發碰撞、擱淺

甚至船毀人亡

下面通過幾起真實案例

一起學習一下常見拋錨方式及適用場景

聚焦長江等狹水道拋錨要求

為船員朋友提供實用拋錨建議

走錨典型案例

1.錨泊船「w」輪在長江某錨地因未充分考慮汛期水流影響,走錨後與周邊多艘錨泊船發生連環碰撞,最終導致「w」輪沉沒。事故直接原因為錨鏈長度不足、值班疏忽,未及時採取調整錨鏈或備車抗流等措施。

2. 在長江某停泊區 「j」輪在錨泊期間受水流影響,因未按要求安排值班,導致走錨漂移至航道內,嚴重影響通航安全。事故直接原因為值班缺失,未監測錨位變化。

3. 「x」輪在長江口拋錨後突遇強風和水流疊加,錨鏈受力不均導致走錨,緊急備車並重新拋錨化解險情。走錨原因為未預判汛期水流與天氣疊加效應。

不同場景下的拋錨方式

1. 常規單錨泊

適用場景:天氣良好、停泊時間短的水域。

操作要點:松鏈至水深2倍以上,錨鏈與水流方向一致,避免偏盪 。

2. 八字錨(抗風浪)

適用場景:颱風或強流區域。

操作要點:雙錨鏈夾角60°-90°,北半球颱風右半圓先拋左錨,左半圓先拋右錨,錨鏈長度「右長左短」 。

3. 平行錨(一點錨)

適用場景:需要高抓力的緊急情況(如颱風、失控)。

操作要點:雙錨並排拋出,抓力可達單錨2倍,需在風力達6級時實施。

4. 一字錨

適用場景:狹窄河道或受限水域。

操作要點:轉流時易絞纏錨鏈,需定期調整。

5. 深水錨泊

適用場景:長江口或深水航道。

操作要點:優先使用高抓力錨型(如犁錨),錨鏈長度調整為水深的3-4倍,配合拖輪輔助定位。

長江拋錨注意事項

1

1. 錨地選擇

避開走錨高風險區域優先選擇底質為粘土的平緩水域,避免礁石、泥沙淤積區。

控制船距:與周邊錨泊船保持至少3倍船長距離,汛期需增加至4倍。

1

2. 操作要點

余速控制:拋錨時退速需低於0.5節,重載船需更謹慎。

深水拋錨:水深超40米時,需用錨機松鏈至水底,避免重力拋錨失控。

防走錨措施:設置雷達警戒圈,每小時測錨位一次;汛期縮短錨鏈至4-5節,配合主機低速運轉抗流。

1

3. 設備維護與應急

日常檢查:錨鏈卸扣需焊死防脫落,剎車帶磨損超過30%必須更換。

走錨應急:立即加拋另一錨、備車、通報vts中心,避免盲目松鏈。

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蘇海事發佈」微信公眾號
供稿|張家港海事
編輯|馮雨卉 陸燕
審核|劉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