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輿 | 一戰成名的赤嶺「小孩哥」,後續該往哪兒「漂」

這兩天,從海南赤嶺村漂流到三亞的「小孩哥」阿亮一戰成名,全網流傳着他的視頻片段。

流量意味着聚光燈,火了之後的阿亮成了被拍的對象,以他的名義開設的各種社交媒體賬號也層出不窮,不禁讓人擔心他的未來。當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不知道這場漂流和成名,帶給他的究竟會是什麼。

網友們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的關注和歡樂,首先是因為阿亮足夠幸運。10歲、在茫茫大海中漂流一天一夜、偶遇釣魚船獲救,這些元素構成了一個絕佳的「少年奇幻漂流記」。但網絡的狂歡只是一陣,隱藏在狂歡背後的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問題,才是這個故事真正的內核。

據稱,孩子因為頑皮在當地被稱為「赤嶺亮哥」,各種「黑歷史」也被扒了出來。這次夜晚海釣,也是偷開的景區塑料小船。孩子的奇幻經歷,展現出的強大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令不少網友都喊話,稱阿亮是「當兵的好苗子」。但10歲的阿亮距離網友們規劃的「兵王」還遠,這中間的教育之路怎麼走,才是令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

阿亮是一個非典型樣本。當下,鄉村兒童面臨的心理困境、沉迷手機和遊戲等問題,在阿亮身上都沒有表現出來。這也是很多網友說,阿亮這種狀態才是小孩該有樣子的原因。

阿亮也是一個典型樣本。據報道,阿亮父母都是環衛工人,家裡有四個孩子,日常沒空管他,對阿亮的頑皮,父母原來也不乏棍棒教育。這其實是不少家庭的共性,父母要忙於生計,能給予孩子的關注和支撐有限,也鮮少能將孩子的天賦和特性,轉化為成長成才的優勢。

天生膽大,運動天賦、探索欲強的阿亮,當下最需要的,恰是因材施教。比如不少網友建議阿亮像全紅嬋一樣,走體育路線,或者在孩子心裏種下海軍的種子等等。阿亮的人生不由任何人說了算,但10歲的孩子,無疑正是需要引導的時候,怎麼引導,是家長和學校需要合力完成的事情。

眼下最直接的,還是如何面對流量的問題。自媒體跟拍一方面有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嫌疑,也可能會刺激阿亮進一步往「頑皮」的人設上靠攏,既危害自身安全,也不利於心理健康。對於其家人而言,同樣需要思考這個問題,流量意味着可能性,但同時也意味着把孩子曝光於世的風險。如何抉擇,如何平衡,極具挑戰。

我們期待命運的齒輪,能讓「傳奇」成為真正的傳奇。但在「傳奇」成為傳奇前,保護好未成年的孩子,始終是第一位的。

(大眾新聞記者 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