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愛人、子女、朋友的緣分,取決於這幾種定數

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有緣分,哪怕相隔千山萬水,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刻,相遇相擁。而沒有緣分,哪怕就住在隔壁,大家也不會碰面。

緣分這種東西,就跟開盲盒一樣,你永遠都不知道,在下一個的緣分盲盒當中,自己能開出什麼樣的緣分。一切,都是存在變數和定數的。

人,為什麼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未卜先知呢?這就是人生特別有趣的地方。知道了,反而就沒意思了。正是因為不知道,才有了人生的驚喜連連。

你希望遇到君子,可命運給你帶來了小人;你希望遇到貴人,可命運給你帶來了過客。反轉的人生,乃是常態。

跟父母、愛人、子女、朋友的緣分,取決於這幾個定數。

定數一:這輩子,究竟有什麼樣的使命。

可以肯定地說,每個人都是帶着自己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只是,有的人的使命比較宏大,而有的人的使命比較微小。

就拿「秦皇漢武」舉例子。為什麼嬴政,從小在趙國當人質,長大後還能兜兜轉轉回到秦國,順利上位成為秦王呢?

因為他有着統一六國的使命,所以他哪怕從小歷經挫折,也能大難不死,回到秦國。至於說上位,這就跟他是嬴異人兒子的身份有關了。

為什麼劉徹,會生在帝王家,還有着雄心壯志,沒有陷入到一代不如一代的死循環當中呢?

因為劉徹有着擊敗匈奴,讓漢朝發展到極致的使命。縱觀歷史,漢武帝劉徹的一生,不論是娶衛子夫,還是得到衛青、霍去病等名將,都為了完成這一個使命。

有什麼使命,我們就會誕生在什麼家庭,遇見什麼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定數二:究竟是來報恩的,還是來報仇的。

談到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有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恩的,而有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仇的。

明宣宗朱瞻基有兩個兒子,朱祁鎮和朱祁鈺。宣宗死後,朱祁鎮當了皇帝,由於啥都不懂,就御駕親征,導致土木堡之戰大敗,輸光了明朝的家底。

被瓦剌也先抓住的朱祁鎮,成為了階下囚。明朝那一邊,為了穩定民心和軍心,就讓朱祁鈺當了皇帝。朱祁鈺也比較爭氣,在於謙等人的輔佐下,打退了瓦剌騎兵。

也就是說,宣宗的兩個兒子,一個是來敗家的,一個是來守家的。這兩人,就是明朝氣數一個硬幣的兩面,既有字的一面,也有花的一面。

說句不好聽的話,教育,只能讓孩子學會讀書寫字,而無法改變孩子本身「報恩」或者「報仇」的定數。

該來報仇的孩子,你無法阻止;該來報恩的孩子,你無法逃避。如此而已。

定數三:你的姻緣,都是前世今生的緣分。

談到夫妻,相信我們會想到這一句話: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這輩子能相遇,因為你跟他上輩子有着五百次的回眸。這輩子能同床共枕,因為你跟他上輩子有着斬不斷的緣分牽引。

如果你現在就在床上,那你不妨看看睡在身旁的伴侶。他有可能不是你最喜歡的人,但他卻是跟你走進婚姻殿堂的人。

你所喜歡的人,他未必喜歡你。一番磨礪後,你才遇到了當下同床共枕的愛人。愛不愛,這是表象。緣分是否契合,才是重點。

在這個世界上,有着無數的異性,為什麼你會找到他?就三個字,對上眼。你為什麼會跟他對上眼?因為你跟他有着前世今生的緣分,存在無法斬斷的因果。

不是所有的緣分,都能走到最後。而走到最後的緣分,絕對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定數四:你有什麼磁場,你就會遇到什麼人。

每個人身上的磁場,都是存在區別的。有的人的磁場,偏溫潤;有的人的磁場,偏暴躁;有的人的磁場,偏包容;有的人的磁場,偏刻薄。

由於每個人的磁場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所遇到的人,所交往的朋友,都各不相同。

舉個例子。在A眼中,B就是毫無疑問的小人。而在C眼中,B就是毫無疑問的君子。為什麼A跟C的看法,會不相同呢?

因為A的磁場,跟B的磁場相排斥,雙方自然就會鬧矛盾。因為C的磁場,跟B的磁場相吻合,雙方自然就會利益一致,相互接納。

如果不理解,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一場聚會中,為什麼同事交到了朋友,而你沒有交到朋友?因為這個朋友,適合同事的眼緣,而不適合你的眼緣。

是什麼人,就會跟什麼人在一起。是老實人,就會找回老實人;是老江湖,就會找回老江湖。 緣分,靠的是相互吸引。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