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此人強過武松百倍,為何卻不願輔佐宋江?你看他發現什麼秘密

一直以為《水滸傳》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說,直到翻閱了原著才赫然發現,《水滸傳》竟蘊含了諸多人生哲理。

此外,一直以為《水滸傳》有許多前後矛盾之處,可直到長大之後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這才發現作者施耐庵的言外之意。

好比梁山有這麼一位好漢,他的綜合實力強過武松百倍,可為何一直不願輔佐宋江?

一、強過武松

提及武松,讀者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個身高八尺、渾身有使不完力氣的大漢。

當年武松在醉酒在狀態之下幾拳就打死了景陽岡的一頭猛虎。在怒殺西門慶、潘金蓮之後,武松又有醉打蔣門神的驚人之舉。

隨後武松被張都監陷害刺配孟州,他卻在飛雲浦反殺了4名害他的殺手,一直處於饑寒交迫的武松一不做二不休,徑直殺上了鴛鴦樓。

不難看出,武松有絕處逢生、遇強則強的特殊屬性,因此武松雖然在聚義廳里排名第14,但武藝上能碾壓武松之人似乎並不存在。

不信?先看看盧俊義。盧俊義穩坐聚義廳的第二把交椅,盧俊義也號稱槍棒天下無雙。明面上來看,盧俊義的武藝似乎勝過了武松,可盧俊義當初被宋江、吳用害得刺配之時,區區兩個負責押送的公差就能差點要了盧俊義的命,試問盧俊義若真的和武松以命相搏,還能說碾壓、還能說勝出么?

再看林沖,此人前身乃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有着一身超凡的武藝。同樣在明面上來看,林沖也能和武松斗個勢均力敵,畢竟江湖裡流傳着「馬上林沖、馬下武松」這一說法。

可在林衝刺配滄州路過野豬林的時候,董超、薛霸兩個公差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林沖綁到了樹上,準備用一根水火棍將林沖劈頭蓋臉地打死,而林沖全程毫無抵抗,簡直到了逆來順受的地步。

要不是魯智深及時挺身而出,林沖早就死於非命,哪能在梁山的聚義廳里排名第六位?

可根據作者施耐庵的設定, 梁山上還真有這麼一位好漢,他的確能碾壓武松,卻不願輔佐宋江。

二、不願輔佐宋江

原來《水滸傳》雖然是一部武俠小說,卻有着諸多魔幻玄奇的劇情走向。

好比在《水滸傳》的開頭,施耐庵就用伏魔殿放走的108魔象徵了梁山上的108好漢。無獨有偶,施耐庵筆下還湧現了諸多身懷高深法術的法師。

好比在征討王慶之時,王慶麾下就出現了這麼一位法師,他喚作李助,有「金劍先生」的綽號。書中是這麼寫的,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在抵擋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

我們知道,盧俊義可是梁山諸多好漢眼裡的第一高手,可在法師李助面前,盧俊義竟無法抵擋李助的魔法攻擊。幸好公孫勝也是一名修道多年的法師,他只要念一聲咒語就破了李助的法術,這是何等的魔幻神奇?

倘若盧俊義和公孫勝大打出手,盧俊義恐怕連公孫勝的一招都接不住。同樣,若讓武松和公孫勝爆發對決,公孫勝也能憑藉法術壓得武松體無完膚。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公孫勝強過武松百倍,然而公孫勝為何數次離宋江而去?你且看公孫勝發現了什麼秘密。

三、一個秘密

那時公孫勝上了梁山沒多久,就以一個「回家探望母親」為由告別了宋江,從此一去不歸。直到征討王慶遇到了李助等法師,公孫勝才在戴宗、李逵不惜千里的找尋之下再次回到宋江身邊。

可到了征討方臘之時,公孫止又走了。原著里是這麼寫的,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設一筵宴,令眾弟兄相別。筵上舉杯,眾皆嘆息,人人灑淚。各以金帛相贐。公孫勝推卻不受。眾弟兄只顧打拴在包里。次日,眾皆相別。公孫勝穿上麻鞋,背了包裹,打個稽首,望北登程去了。宋江連日思憶,淚如雨下,鬱鬱不樂。

公孫勝到底發現了什麼秘密,這才數次離宋江而去?從原著留下來的線索來看,公孫勝是遵循了師父羅真人的教誨,說是「遇汴而還,逢幽而止」,可實際上,公孫勝之所以不願輔佐宋江,無非是不願「違背天意」。

原來公孫勝當時願意輔佐宋江,是因為宋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群雄也的確在宋江的約束之下不再殺人放火、打家劫舍。

可宋江將水泊梁山之主的位置坐穩之後,他居然撤下了「替天行道」的旗號,拋出了臭名昭著的「招安論」。

這個時候的公孫勝發現了宋江漸漸露出了野心,也沒了往日替天行道的善舉,而是處心積慮地為他的榮華富貴絞盡腦汁。

宋江變得利欲熏心,自然就沒了天意的輔佐。而公孫勝不但能呼風喚雨,也能占卜問卦,很快就發現了宋江之舉已經違背了天意,必然不能繼續輔佐之,否則將會遭到天譴。

而宋江鐵了心想要歸順朝廷,公孫勝就算將這個秘密講出來,也只會惹來宋江的猜忌,公孫勝只能將這個秘密爛在心中,於是就有了數次離宋江而去的怪異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