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碗餄餎面——一個誤入境外電詐窩點「打工人」的四年

一碗熱氣騰騰的餄餎面,澆上湯,調上辣子就着蒜,是王兵(化名)夢寐以求的家鄉美食,也是陝西人日常的午飯,通常10塊錢左右。

「我從國內跑到柬埔寨的時候,身上只剩下五百多塊現金,沒念過書,稀里糊塗被騙去園區的時候,錢被收了,手機交了,經常連飽飯都沒的吃。」

王兵回憶起幾年前的場景,彷彿還在眼前。

「現在有時候還做夢,眼前是一堆複雜的話術稿子,耳邊是接連不斷的電話,樓下則是一個個端着槍的武裝人員,時不時還會聽見挨打的慘叫聲。」

問及為何要出國時,王兵回答和大多數被迫去做電信詐騙的「羊仔」一樣。

掙錢,掙大錢。

掙不到錢打死不回來!

王兵已經記不起自己小學到底念沒念完,很小的時候就離開陝西旬邑的老家,去西安打工掙錢。

「當時我字都認不全,只能幹着一個月兩千多的苦差事,後來廠子人來的多了,我連這兩千多都掙不到了。」

失去工作的王兵整日泡在網吧打遊戲度日,偶爾的一個機會,在遊戲中認識了「大哥」。

三兩局遊戲,一包煙的功夫,王兵和「大哥」就混熟了。

「那個大哥說,有個月工資八千塊錢的工作,還管吃住,問我想不想去,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於是,在大哥的「指引」下,王兵換了身行頭,辦了旅遊簽證,買了一張飛往菲律賓金邊的機票,並且,和家裡人大吵一架。

「我當時要說出國掙錢,家裡人很反對,沒辦法,只能先出去了,留下新的聯繫聯繫方式後,我就走了。」

王兵書沒念好,小時候挨了不少打。

「想着出人頭地嘛,開始還想着,不混出一番樣子來,沒臉回家。」

2019年,載着一個普通中國人「淘金夢」的飛機,從國內離開,經過柬埔寨金邊機場轉機,來到了西哈努克省。

「關於王兵的消息,只有他離開前給家人發的短訊,國內找不到他的軌跡,就跟消失了一樣。」

2019年10月,陝西省旬邑縣公安局湫坡頭派出所在工作中發現,轄區居民王兵的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調查顯示,他最後活動地點在杭州。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王兵就會開車回家看看,這次快一年了,沒有見到他,並且他家裡人也聯繫不到。」

經驗豐富的民警嗅到了異樣的氣息。

「19年左右的時候,電信詐騙已經有了苗頭,這個時候,全國範圍內,有很多的人簽了旅遊簽證,前往東南亞各國,而且,一去不返。」

湫坡頭派出所所長王飛說。

經過一系列工作,確定了王兵就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的某個區域里。

然而,新的問題來了,目前王兵處於失聯狀態,他當前的任何情況,我們無從得知。

「跨國執法難度很大,而且王兵這種情況不是個例,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嘗試與他取得聯繫,爭取主動脫離犯罪集團,早日回國。」

掙不到的錢,回不去的家

被賣進電詐園區之前,王兵一直以為,電詐、人口販賣,都離自己的世界很遙遠。

「他們在園內分工很明確,有『猴仔、羊仔、雞仔』的區別,有人穩住受害人並套取信息,有人利用套取到的信息進行轉賬。他們園區上面的集團還在柬埔寨當地設有管理團隊,在國內還有合作的偽基站地勤,任何詐騙都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它都是一個套路,一環接一環。」

提到自己曾經是「羊仔」,王兵對那段往事總是感到心驚膽戰。

「『猴仔』是腦力和技術工作,『羊仔』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工作人員,至於『雞仔』,則是沒有利用價值,或者剛入園的底層人,他們往往是遭受毒打和虐待最多的人,沒有業績,要挨打,跟丟客戶,要挨打,要逃跑,挨打更重,用棍子,用水浸,出人命在這裡不是新鮮事.....我運氣比較好,只是挨過幾次耳光。」

此時的「大哥」無影無蹤,孤身一人的王兵沒有任何依靠,好在經歷了幾番折磨之後,王兵東拼西借,繳足了「贖身錢」,離開了園區——湫坡頭派出所民警付明坤再次聯繫到王兵的時候,他已經離開柬埔寨,輾轉來到了菲律賓。

「就當西哈努克的線索快要落地的時候,我們發現王兵又失蹤了,這給我們聯繫和救助造成了很大麻煩。」

線索斷開,付明坤馬上聯繫轄區王兵所在的村子,或許,在王兵家裡能有收穫。

湫坡頭派出所有着「人熟地熟」的傳統,所里民輔警不光業務熟練,在村上打交道也很在行。

「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工作,王兵家人向我們透露了一個境外的電話,通過這個電話我們的同志終於聯繫到了在菲律賓的王兵,隨後我便加上了微信。」

付明坤向我們展示着他和王兵的聊天記錄。

原來,王兵離開柬埔寨後,又打聽到了在菲律賓有個華人老闆招工,經歷了上次被騙的教訓,這次他選擇在餐館打工,儘管一個月只有三四千比索的工資(摺合人民幣四百多元),可相對安全一些。

「在這裡生活工作,沒念書,掙不到錢,看不懂比索和人民幣是怎麼換的,也不習慣突然的宵禁打亂生活,最難受的是不習慣吃那半生的魚片和馬鈴薯,後來不習慣也習慣了。」

王兵在一家華人餐館後廚幫忙,每天忙完接近午夜。

「最初就是想掙錢,在西哈努克就是想逃離,現在我只想回國,想回家,想吃媽媽做的餄餎面。」

那天晚上,王兵盯着一個微信聊天框看了很久,反反覆復敲打了幾個字,發了過去。

「不掙錢了,我要回家,請幫幫我!」

照亮歸鄉遊子的路

「我們做群眾工作也有自己的絕招,能想到群眾的困難處,做到群眾的心坎里,最重要的,還是一顆持之以恆的心。」

從2019年了解到王兵出國,湫坡頭派出所這場長達4年的工作接力迎來了尾聲。

「我們的民輔警非常給力,從海量信息中摸排出了直接線索,隨後又通過社區警務工作,打開了王兵家人的心結,最後直接和王兵進行微信交流。」

湫坡頭派出所所長王飛說。

「4年的時間,人員調離,工作變動,鐵打的派出所,始終沒有間斷王兵回國的勸返工作。」

在開展勸返工作期間,派出所民警仔細收集王兵的家庭背景情況,多次上門走訪親屬,對其及家屬做思想工作,認真講解政策法規,通過親情溫暖感化,動員一切力量,規勸王兵儘快回國。

「我們的民警和王兵從上學聊到出國,有時候還幫忙給王斌親人捎話幹活。」

付明坤為了保持溝通,說自己從「i人」變成了「e人」。

「從情理、道德、法律入手交流的話,非常單一,搞不好就聊天終結了,我開始從多方面開展勸導,比如怎麼掙錢,聊跑滴滴啊,聊外賣啊,再比如家鄉的情況,村子裏修了文化廣場,能打籃球,還能跳廣場舞......最後,去年年底的一天晚上,王兵終於決定要回家。」

2023年11月,王兵從菲律賓購買樂飛機票飛往廣東省口岸入境,隨後,便回到陝西旬邑老家,主動聯繫了派出所,隨後便將自己了解的情況全部向民警陳述。

「感謝民警!感謝派出所!讓我找到回家的路!」

細水流無聲,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卻也見證了湫坡頭派出所為民解憂的赤誠真心,從細微處着手,在行動上着力,以小舉措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王兵的故事,只是湫坡頭派出所工作的縮影,如今的他們,仍然在一線上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