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人搶16個夜校名額 這屆年輕人「沉迷」嗩吶

曾經承載着時代記憶的「夜校」,如今再次「出圈」,「上夜校」成了當下年輕人最時尚的夜生活之一。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平時上班、周末上課。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業餘時間走進文化館,一些較為小眾的傳統文化,正在以更時尚的方式走進現代青年的生活。

晚上七點,在浙江省文化館的教室里,16支嗩吶齊鳴。90分鐘的課堂時間裏,來自不同行業的年輕人,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一傳統中樂上。而這門課如此受歡迎,完全出乎了嗩吶老師薛天龍的預期。薛天龍是浙江演藝集團民族樂團的一名青年嗩吶演奏者,當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找到他,提出要開設公益嗩吶班時,薛天龍便爽快地答應下來,然而嗩吶班的報名情況卻出乎薛天龍的意料。

青年嗩吶演奏者 薛天龍:當時我覺得能有30個人報名就已經很不錯了,結果一看有將近500個人報名。我也能感受到他們為這節課非常用心,有個別同學把自己的嗩吶,用一種自己個性的裝潢去裝扮它,特別有意思。

嗩吶班學員 葉聰:幫它刷上了一個比較鮮亮的顏色,我還進行了一個夜光的處理,正好寓意我們是夜校,夜校里的「夜光嗩吶」,它能夠很直接表達我們內心的情緒,真的是一個很解壓的課程。

不少學員告訴記者,他們在視頻平台上看到嗩吶表演,從而留下了深刻印象。聽說夜校推出了嗩吶課,便紛紛前來報名。看到這些年輕學員對傳統中樂的興緻,薛天龍覺得自己近30年的堅持終於有了回報。回憶起自己的學藝之路,薛天龍不僅經歷了無數次練習的艱辛,也在外人不理解的目光下很受打擊。

青年嗩吶演奏者 薛天龍:因為在那樣的一個特定年代背景之下,一般大家認知的嗩吶,可能一般是像家裡有事情(紅白喜事)經常能用得到。我放學以後要去老師家學嗩吶,我就直接帶着嗩吶去上學。但有好多同學問我,你這背的是什麼?我就很不自信地說,我說背的是小號。 

但父母反覆強調的「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讓薛天龍始終沒有放棄。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對嗩吶的認知也越來越深,也變得更加自信。

帶着這份堅持,這些年薛天龍也一直在從事嗩吶的創新與傳承,不斷將嗩吶與流行、爵士、交響等藝術形式結合。而這次的公益嗩吶課堂,也讓他看到大家對傳統民族樂器嗩吶的想法正在發生改變。

嗩吶班學員 張小凡:上了嗩吶課之後,我覺得這個樂器它不光是像小時候一樣,其實它在一些比較高雅的場景,和鋼琴合奏,和笙合奏,包括跟一些其他樂器,也是能夠看到它的傳統樂器的一些魅力。 

一聲嗩吶越千年,如何做好嗩吶中樂的傳承與弘揚?如何留住嗩吶文化的根與魂?薛天龍還有着更多想嘗試的方向。

青年嗩吶演奏者 薛天龍:還會把公益的事情做下去,希望更多的人喜歡嗩吶。同時我也是個年輕人,我也有理想與追求。在中樂的作品上我會嘗試更多新穎的方式,更多地去開拓嗩吶表現的可能性,也會去嘗試一些比較市場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