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2025年04月23日03:10:11 搞笑 9991

宋朝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朝代,它不僅上承五代十國結束了國家分崩離析的狀態,更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以供元明清效仿受用。

然而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皇帝手下的這些文武百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宰相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員。

宋朝之時歷代皇帝勵精圖治,手下也有着不少的宰相為國家出謀劃策,其中不乏我們熟知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寇準等人。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呂蒙正名氣更是不在二人之下,只不過被稱為清官的他,每天早上要殺一百隻雞喝雞舌湯,這奢靡的生活又是為何呢?

呂蒙正的用人之道

在封建帝王統治時期,不用說帝王之位是父傳子、子傳孫的世襲制,就連王公貴族的位置任人唯親,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不過在效力於宋太宗、宋真宗時期的呂蒙正可謂是寒門貴子的一個典範。

也正是因為自己是從貧民入仕,對人才的選拔有多難才更心知肚明,所以官職越做越大的呂蒙在發掘匯總地方人才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在聽取各地官吏彙報之時還曾要求各地匯總上報各分管區域具有不同能力的人才,並針對朝中不時之需及時調用。

可以說這一舉措在當時傳統專制的封建年代,呂蒙正的這一舉措既體現了思想的先進性,又在暗地中為國家的日後發展儲備了眾多人才,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一向過於注重對國家發展有用人才的呂蒙正,在選拔任用官員之時也遇到了許多困境。

某一次宋太宗在早朝之時向大臣尋求出使遼國的人選,呂蒙正作為朝廷中掌管人才的官員自然有着最高的發言權,可他屢次三番給宋太宗提供人選卻遭致宋太宗的反對。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不過執意任用此人的呂蒙正此時沒有被皇上的龍威嚇到,相反不卑不亢地對宋太宗說明明是皇上您對此人有偏見,我是站在國家利益角度為您出謀劃策考慮國事的,其中不夾雜任何的私人感情,至於皇帝您用不用那就是您的事情了。

滿朝文武百官看着這兩位爭得面紅耳赤大氣都不敢喘,退朝之後宋太宗長嘆一口氣,誠心說到論氣度識人我遠遠不如蒙正啊!

最終呂蒙正的這一用人也確實沒有辜負宋太宗的希望,把出使遼國的任務完成的極其出色,此人也算是對的起呂蒙正的賞識了吧。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大度為官,以德服人

呂蒙正因為是從一介平民考取官職入仕,所以朝中大多官吏子弟對他的身世很是瞧不上,雖然憑藉自己的努力呂蒙正官拜副宰相,不過朝廷中一直議論紛紛認為他這個出身和地位根本沒有資格任職。

平常在私底下說說倒也罷了,一次在朝堂之上,呂蒙正正和幾位大臣共同商討國事,只聽有人在後面低聲言語:你看呂蒙正那個得意的樣子,就他那個窩囊樣子,誰知道是怎麼當上的參知政事?

聽聞此話的呂蒙正雖然表面上並未發作,不過內心卻像掉進了冰窟一樣寒冷透骨。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身邊的好友咽不下這口氣決心替呂蒙正找出背後嚼舌根的人,好好收拾他一番,不過呂蒙正卻大度地表示讓大家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知道不知道對於自己來說也沒那麼重要了。

後來當了宰相的呂蒙正,接到了地方百姓舉報蔡州知府張紳貪贓枉法的信件後,立即展開徹查最終按照實際情況收繳了贓款,罷免了張紳等人的職務。這本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但卻被有心之人拿來做了文章。

說呂蒙正因為索賄張紳不得,現在對張紳打擊報復,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傳十十傳百,這一番話也傳到了宋太宗耳邊,沒多想的宋太宗又恢復了張紳的職務,這就相當於在背地中警告了呂蒙正要修身做人。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不過好在之後朝廷對地方官員考核過程中發現呂蒙正明察秋毫,張紳的罪行確鑿,得知自己聽信讒言的趙光義此時將張紳連貶數級,又特召呂蒙正入朝,再次拜為宰相。

只不過這兩次天堂與地獄的轉變,呂蒙正皆淡然處之未發一言,可能這就是呂蒙正的為官智慧吧。

清官的生活

雖然朝中的呂蒙正為人正直剛正不阿,舉薦賢良不分親疏,不過呂蒙正的身上卻有一個不太節儉的習慣,那就是每天都要喝雞舌湯。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按呂蒙正的話說,雞舌頭都是沒人吃的東西,自己拿這點食材做成飯吃既算廢物利用,也算填飽肚子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只不過呂蒙正不知道的是,每天廚師光為了這碗雞舌湯就要殺一百多隻雞,因為一隻雞的舌頭就那麼大點,殺上七八隻那點雞舌頭肉根本不夠吃,更別說熬出來的湯也是寡淡無味了。

可呂蒙正一直以為自己的這點雞舌湯,全都是當天府里被宰殺食用的雞餘下的雞舌頭。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直到有一天下午呂蒙正在府中散步時發現院子的角落裡堆了一地的雞毛,心中疑惑的呂蒙正便問僕人這是怎麼回事,僕人不敢隱瞞便說:回老爺,這是您今天吃的雞積攢下來的雞毛啊。

呂蒙正一聽臉有慍色說,胡說八道,我每天哪裡能吃得了這麼多雞。僕人卻說:您不吃雞肉,但是每天早上的雞舌頭卻需要至少幾十隻雞的舌頭才能做成啊。

聽聞此話的呂蒙正當時就面紅耳赤,頭也不回地就走出府門,此時呂蒙正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自己一頓飯居然要耗費那麼多的糧食,心中羞愧難當。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湯,為此廚子要殺100隻雞 - 天天要聞

不過從第二天開始,呂蒙正的一日三餐中再也不見了雞舌湯的影子,相反他還以自己的事例講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吸取教訓、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

俗話說不知者不怪,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從呂蒙正和雞舌湯這一奢靡行為中簡單評價他為一個貪污腐敗的壞官,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呂蒙正在了解事實真相後依舊能及時承認錯誤。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種正視自己的錯誤問題並能及時改正的優秀品格更是需要我們後世炎黃子孫傳送學習的,更不用說在其他選人識才、為國為民方面更是盡職盡責、從不懈怠,與之相比功過是非自有評判。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 天天要聞

劉裕已經掌握大權,為何還要滅司馬懿後人滿門?

談起三國這本書,相信大多讀者不會陌生,在這部四大名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誼、更有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而在《三國演義》之中,更是有着幾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良將謀士,也正是他們的錦囊妙計相助魏蜀吳三國在亂世之中行程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