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嗎?︱「黑色外賣勺最臟」?

最近

#外賣黑勺是最髒的#話題

引髮網友熱議

很多網友表示

「黑色一次性餐勺,全是回收廢塑料生產的,什麼成分都有。」

「一打開外賣的餐具袋,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

……

一條高達2.5萬贊的留言

也引起廣大「點外賣」網友注意

不過很快就有生產專業

和化工專業的網友

出來發言

表示以上這種說法不嚴謹

不能單一地按顏色論潔凈程度

食品材料都是有國家標準的

顏色不同

可能只是加入的色母不同

「黑色外賣勺不能用」

說法不成立

      記者邀請研究人員批發了6種外賣餐具,找了3家實驗室,做了高錳酸鉀消耗量檢測、重金屬檢測、脫色試驗、2次微生物檢測、5次不同物質的遷移量檢測,還做了材質鑒定,拿到6種塑料勺子的dsc熔融曲線,消耗了1100多把塑料勺。

經過7個月的檢測、研究

給出以下答案

首先,關於打開餐具包的「氣味」問題,檢驗結果是:「氣味」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它並非來自塑料勺,而是包裝袋裡的一次性筷子。為了防腐、漂白等作用,在一次性筷子的生產過程中,廠商會用亞硫酸鹽來浸泡竹筷,處理後的筷子存在二氧化硫殘留,並因此帶有一點刺激性氣味,但只要在國標的限量範圍內,就都是合規的操作

針對黑勺子是否衛生的問題,研究人員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製品》(gb 4806.7-2016)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加上大腸菌群和沙門氏菌的檢測。整合所有檢測,結果顯示外賣黑勺均在國標限量範圍以內,安全性上是過關的

因此,「黑色外賣勺不能用」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有毒」廢塑料

不會輕易流向餐桌

很多人擔心

被回收的廢塑料什麼都有

可能輕易流向餐桌

其實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首先是我國對回收利用的廢塑料有嚴格要求

工信部《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指出,廢塑料綜合利用企業所涉及的熱塑性廢塑料原料,不包括受到危險化學品、農藥等污染的廢棄塑料包裝物、廢棄一次性醫療用塑料製品等塑料類危險廢物,以及氟塑料等特種工程塑料。 

塑料餐盒再生利用狀況

其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我國限制隨意使用回收塑料用於食品接觸製品

塑料顏色與其安全性

沒有必然聯繫

對於消費者來說

日常判斷

食品用塑料製品的安全性

主要得看塑料製品上的標識

不同塑料製品標識代表着不同材料原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特性及適用範圍,不可隨意混用。

比如:

塑料製品標識

pp材質耐高溫,對酸、鹼、酒精和油脂穩定,常用於塑料餐飲具中,在外賣餐具中應用也最為廣泛;

pet多用於飲料瓶包裝,其材質在常溫下相對穩定,但盛裝過熱食品會遷移出有害物質;

保鮮膜常用的pe、pvc材質,高溫後也會析出有毒物質。也就是說,高溫情況下,透明的pe材質並不見得比黑色pp材質更安全。

平時使用塑料餐具時,比起看顏色,更應該看塑料製品標誌,明確其使用範圍。但是,由於塑料垃圾不容易被降解,出於環保和健康的考慮,不管是黑勺子還是其他塑料餐具,點外賣能少用就少用吧。

總監製/段瑞忠    監 制/於雁紅    值班主任/林琳

製片人/閆凱 陳正飛  圖文編輯/王雅瓊

來源:深圳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