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一名教師在得知班級三名高分考生放棄清華北大,而選擇「專業優先」,在一個名為「清北團隊合作群」的微信聊天群中斥責三名學生「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將我們所有的感情都化整為零」,憤而表示將解散該聊天群。
事件經網絡發酵後引發廣泛關注。7月7日,涉事的瑞昌市第一中學發佈情況說明,表示漆老師已作深刻檢討並道歉,充分認識到個人行為的不當。學校將要求老師強化考試招生正面宣傳引導,充分尊重學生意願。
然而,在互聯網上,關於此事的討論並未平息——有觀點認為,清北錄取率已成為衡量名校與名師的核心指標,甚至與學校的資源投入、教師的績效考核直接掛鈎,這也是當事教師得知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而情緒失控的根本原因。
源起:學生志願填報引發老師情緒失控
網絡流傳的截圖顯示,該老師在群內表示三名高分學生不聽學校、老師、家長勸告,填報熱門專業,無視「學校以100萬的付出、老師傾情陪伴、一中人滿懷的期待」,並認為學生舉動是「班主任教育的失職、職業教育的失敗」。
一名據稱是該校今年參加高考的畢業生向紅星新聞證實,網傳群聊內容基本屬實,22209班即該校的志遠班,類似於尖子生培優班,發言老師則是該班級的班主任。
對於志願填報爭議引發老師的情緒失控和不當言論,這名學生表示:「過去也有,只是學校會儘力勸學生報考清北,不會強制。過去志遠班基本是能上清北的都去了,只是今年學生放棄了,老師有些失望。」
中部某省一位高三年級英語老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班主任動員優秀學生填報清華北大的情況,在不少學校都普遍存在,「多數以勸說為主,不會強制。這幾年也有一些過了清北線的考生,最後選擇其他高校的熱門專業。」
有網絡評論猜測,三名高分考生放棄清北而選擇其他高校,可能導致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收入減少。對此,這位老師表示,不少高中都設有「清北班」「培優班」,「學校會給班級設定衝擊清華北大的任務指標,達成任務會有獎金,超額完成會有額外的獎勵,如果沒完成任務,可能收入會減少。每間學校的情況不一樣,具體金額也是保密的。」
爭議:學生的「覺醒」與學校的「固守」
華南地區一所知名高中的高三班主任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近日他也就志願填報與考生和家長進行交流,但更多的是為考生提供參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清北之外的其他高校,邏輯並不複雜:「現在學生和家長接收信息的渠道比過去廣泛,學生對未來專業的認知也更加清晰。特別是一些略高於清華北大錄取線的考生,他們放棄中國頂尖學府的光環,轉投其他知名學府的王牌專業,是一種務實的擇校觀。」
這位班主任表示,相較於傳統「名校優先」思維,現在不少考生在進行志願填報時會按照「專業>城市>學校」的順序,更看重專業與職業規劃的契合度,優先考慮個人發展與專業前景,相比較清北一些「冷門專業」所面臨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方面的現實困境,熱門專業是「更穩妥」的人生投資。
在互聯網上,也有不少網友支持三位放棄清北的考生,認為現在的考生成長於信息開放時代,比以往的考生更易形成獨立判斷力,「拒清北冷門而擇『華五』熱門賽道,絕非任性,恰是對自身發展負責的表現。」
考生擇校觀念發生轉變的同時,學校和教師對清北的追逐卻沒有鬆懈。
一位縣級高中的校長向羊城晚報記者坦言,他所在學校曾連續多年沒有一名考生考入清北,幾任校長和教育局長都面臨較大的精神壓力:「隔壁縣每年都有學生考上清北,我們縣去市區讀書的孩子也有考上清北的,全縣幾十萬群眾對我們有期待、更有質疑。」
前述英語老師表示,她所在的城市有多所省內知名高中,高中之間的競爭從中考階段就開始了,「生源質量對高考成績至關重要,有些高中以優厚的條件吸引優秀的初中生入讀,比如提供單人宿舍,甚至還有學校為高分考生父母安排工作。還有一些學校,通過簽約高分復讀生,讓他們衝擊清北,從而提升學校影響力。」
追問:單一評價體系應如何轉變?
有觀點認為,教師角色定位應是「參謀」而非「主宰」,教師應基於經驗分析各校專業優劣、提供行業趨勢判斷,幫助學生明晰不同選擇的長遠影響,然而,當建議升級為「必須報考清北」的命令,甚至站在道德制高點向考生施壓,便逾越了教育者的職責邊界。
「唯清北論」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一方面,清北錄取人數直接關乎教師評優評先、績效獎勵,可能會導致教師教書育人的初心被功利化的目標所置換;另一方面,「清北錄取人數」成為衡量高中辦學質量的核心標準,導致高中的教育資源過度傾斜「清北苗子」,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資源的均衡。
對於如何打破「清北神話」,有網友認為,如同整治「高考狀元」宣傳一樣,此前教育部門屏蔽頂尖考生排名、禁炒「狀元」的做法,已證明政策干預的有效性。因此,可以通過禁止各校宣傳清北錄取人數等方式,以行政手段淡化清北崇拜。
還有網絡觀點認為,應當構建多元包容的評價體系,教育不是製造標準化產品,「名校光環」應讓位於考生的自主選擇,理想的志願填報應是多方智慧的理性碰撞,學生傾聽師長經驗而不盲從,教師提供建議而不越界,學校搭建平台而不操縱。
峰學蔚來創始人、網絡知名報考指導老師張雪峰在個人微博賬號表示,建議頭部高中以後不要以考清北為獎金指標,不以上了多少211、985為指標,而是以分數和位次為指標,「全省前100獎多少,全省前1000獎多少」,「這樣老師們都會想辦法幫助孩子們提高成績,實現理想」。
文丨記者 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