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中國銀行15億美元,想將其與馬達西奇索賠案捆綁,烏想賴賬

2025年07月07日11:20:17 搞笑 6427

烏克蘭媒體報道,基輔議員熱列茲尼亞克近日在社交媒體透露,烏克蘭政府將請求最高拉達授權暫停償還中國進出口銀行的15億美元貸款,並以此作為「談判籌碼」爭取債務減免。這份被公開的2025年預算修正案草案,撕開了烏克蘭國家信用最後的遮羞布——而這場已經過去10餘年的債務糾紛,背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賴賬」博弈。

時間撥回2012年寒冬,中烏簽署協議,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向烏克蘭國家食品和穀物公司(sfgcu)提供15億美元貸款,專項用於對華糧食出口。協議墨跡未乾,烏克蘭的操作卻令人瞠目。

拖欠中國銀行15億美元,想將其與馬達西奇索賠案捆綁,烏想賴賬 - 天天要聞

資金到賬後,烏方通過關聯企業將6190萬美元糧食轉售瑞士、2630萬美元轉售埃及,實際交付中國的農產品僅18萬噸,不足協議金額10%。2014年,中方被迫向倫敦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追債,但11年間烏方僅償還7500萬美元本金及4090萬利息,拖欠本金仍超14億美元。

2024年8月,澤連斯基簽署總統令宣布「暫停償還所有外債」,將中國貸款與中企追索馬達西奇45億美元索賠案進行捆綁,試圖以「戰爭不可抗力」逃避責任。

拖欠中國銀行15億美元,想將其與馬達西奇索賠案捆綁,烏想賴賬 - 天天要聞

戰爭泥潭中,烏克蘭政府財政早已陷入惡性循環。2025年其公共債務攀升至1800億美元,佔gdp比重高達110%,每日新增負債約1.67億美元。戰爭的絞肉機吞噬着烏克蘭國家經濟命脈:軍費開支佔gdp比例從戰前4%飆升至60%以上,烏政府挪用教育、醫療預算填補軍費缺口。2025年烏克蘭需支付外債利息就高達90億美元,相當於財政預算的50%,而預算赤字高達350億美元,近半依賴西方援助。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惠譽已將烏克蘭主權信用降至d級,也就是違約級,烏克蘭國家融資能力徹底凍結。

耐人尋味的是,烏克蘭的賴賬策略顯露了鮮明的選擇性。對西方「唯唯諾諾」,欠歐美超1000億美元債務仍按時支付利息,卻拒付對沖基金26億美元gdp債券,烏財長馬爾琴科甚至稱這些權證「過時」。

拖欠中國銀行15億美元,想將其與馬達西奇索賠案捆綁,烏想賴賬 - 天天要聞

另外,烏克蘭對中國則是想着違約不還,比如將15億貸款與馬達西奇索賠案強行掛鈎。而烏克蘭的資源抵押早已「名花有主」,西部未開發礦產抵押給美國,黑海港口經營權讓渡歐盟,中方的債權淪為「次級選項」。

對此,我們也不是說就只能聽之任之,也是有反制牌的。比如第一,可以將15億貸款與45億馬達西奇索賠捆綁,但需以黑海港口特許經營權、第聶伯河水利項目控股權等戰後重建優先權作為抵債。第二,聯合被烏拖欠26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等全球債權人集體施壓。第三,中國目前仍是烏克蘭重要貿易夥伴,也是烏克蘭糧食出口重要市場,可以從貿易方面着手施壓。

烏克蘭的「暫停還款」戰術,可以說是將國家信用典當換取「短期生存」,本質是一場透支未來的信用賭博,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澤連斯基等人的「我走後哪管洪水滔天」。

拖欠中國銀行15億美元,想將其與馬達西奇索賠案捆綁,烏想賴賬 - 天天要聞

世界銀行估算烏克蘭戰後重建,至少需要4110億美元資金,這筆金額是其目前gdp總額的2.8倍。當基輔將礦產、港口、技術資產逐一抵押後,戰後重建的籌碼已所剩無幾。而中國手握法律武器(倫敦法院未決訴訟)、資源槓桿(全球糧食供應鏈重構)及戰略耐心(等待戰後秩序重組),絕不容忍「欠錢不還」的情況持續存在。

正所謂「賴賬一時爽,重建火葬場」。敖德薩港的起重機在鏽蝕中嗚咽,基輔財政部大樓的官員為今年90億美元利息焦頭爛額,而每個新出生的烏克蘭嬰兒已背負4.2萬美元國債。當烏克蘭議員輕飄飄說出「暫停還款」時,他們真正典當的不是15億美元債務,而是戰後重建時代唯一能依賴的國家信用。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當策展人被問道「嗨,你幹什麼來了?」聽聽他們怎麼說—— - 天天要聞

當策展人被問道「嗨,你幹什麼來了?」聽聽他們怎麼說——

日前,廣州美術學院昌崗校區教學樓報告廳內,一場關於「2025年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的策展對談引發學界熱烈討論。策展人、評論家馮博一,策展人劉鋼,《公共藝術》《藝術當代》雜誌副主編吳蔚圍坐漫談,揭示當代藝術展覽在全球化與地域性交織背景下的創新探索與實踐困境。展覽由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鬍斌主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