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古代,四海臣服,萬國來朝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國力遠遠在同時期其他國家之上。而日本則坐落在一群小島上幾乎與世隔絕,他們在角落之中,就像一個伺機而動的捕食者。
古代時期,他們力量薄弱,卻敢對唐朝和明朝進行挑釁,唯獨面對宋朝的時候他們無比敬仰,這又是為何呢?

我們來觀察一下時間線,日本的平安時代和宋朝時期大差不差,基本重合。宋朝整個時間段是從建隆元年的公元960至祥興二年的公元1279被滅亡。日本的平安時代則是從公元794年開始到鎌倉時代的公元1192年。
在鎌倉前期,鎌倉幕府在對宋朝關係上延續了平安時代後期對待宋朝的整體和平方針,所以這是一個主要原因。

文化造詣深厚
在南宋時期,日本僧侶來到中國的頻率比其他朝代更多,而且帶回的佛教經籍更大龐大。比如作為佛教經籍總匯的《大藏經》,第一個成為日本求法僧侶的需求目標。
在北宋時期就有兩個版本被傳入日本,在南宋更是有一位日本僧侶安覺良祐,還立志抄寫一部《大藏經》帶回日本。

他留在宋朝十多年才抄寫了一半,之後帶回國後繼續抄寫,一共花了四十二年。還有他單獨刻印的佛教經論包括中國禪宗大師語錄更是日本求法僧侶的首選目標。
國學大師陳寅格講到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意思是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頂峰。據統計數據顯示,南宋書院的數量是北宋的六倍,是唐到北宋500年間的三倍之多。

在那時不僅僅是日本對我國的文化推崇學習,高麗國更是對我國文化疼愛有加。高麗初期重臣崔承老曾經對包括儒學在內的中國典籍也非常重視。
在《時務策》中提出,中國的制度,不可不遵守。但各地由各地的風俗習慣,根據土性,似乎很難完全改變。他的禮樂詩書的教誨,君臣父子之道,應該學習中國之法,用以改進不好之處。

強大的宋商
宋代的經濟發達水平是中國其餘朝代難以企及的,宋代的交子是世界各地通用的。我國歷史上真正一個不「輕商」的朝代便是宋代,國家實行商業策略,引導幫助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壯大,讓國家和老百姓一塊兒富足起來
再看其餘朝代,只曉得富國,都不知道富老百姓,資產掌握在執政者手中,老百姓只能湊合度日。

一個國家強盛,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繁盛,離不開社會經濟做支撐做中堅力量,這便是宋代與西夏王朝等國打消耗戰成功的根本原因。
宋代經濟的發展,在那個時代是躋身世界前列的,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也一點都不算過分。國家扶持老百姓,讓老百姓富起來了,以此再提升國度的稅金,老百姓並沒有認為稅負重,富了國度還富了老百姓,實現了雙贏。

在這種環境下老百姓並沒有感覺自己受到了壓迫,反倒增強了其對國度的支撐與愛國情懷。所以,宋代的金庫之充裕,稅負之高,令人震撼,稅負最多時可有1.6億貫,相當於當時世界GDP的60%。
有大批經費,宋代才能夠長時間的對外戰爭,哪怕是打輸,還可以歲幣和談。花錢爭取和平發展壯大的時機,進而造就出更多的錢。

另外,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宋代的官吏俸祿也是極高,傳言,當時包拯的俸祿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有一千多萬,官吏工資高了,腐敗也就少了。
宋代進出口貿易極其繁榮,遠到南洋、阿拉伯、非洲,當時的銅錢甚至是壟斷日本,促使大批金銀流向我國。宋代還產生了交子、借款等服務,以至於,當時的日本人相繼趕到中國學習中國的經濟策略。

而且,宋朝時產生了宋明理學,儒家文化得到興盛,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政治經濟開明,不存在明顯的藩鎮割據和軍閥割據,軍變、民亂頻次與範圍在我國歷史上也相對來說偏少。
北宋因推行占城稻人口數量快速增加,從太平興國5年的3710萬增加到宣和六年的12600萬,由此可見當時的繁榮昌盛不是日本這種小國能夠相提並論的。

軍事力量的提升
宋朝的軍事實力其實還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也是我們中國各朝代中少有的強大王朝之一。
有很多人說宋朝的歲幣議和政策無恥,但是宋朝在當時面對着如此複雜的地理環境和周圍各個國家的危險,打長久之戰,硬生生支撐3三百多年,將大遼,西夏,金耗死。其政策也是不得不服。
另外別看宋朝只知道防守,雖用步兵對抗北方騎兵,可大遼和金並沒有佔領宋多少地方,只是搜颳了物資就逃跑回去罷了。
所以宋朝的軍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面對強大北方步兵都沒有被打敗。日本在那個時期同樣是步兵為主,若與我宋朝身經百戰的步兵相比,實力差距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宋朝的軍事技術有巨大進步,火器的裝備讓軍事實力大增,霹靂炮,火箭,突火槍等等,讓敵方聞風喪膽,慢慢進入火器和冷兵器並用的時代。

總結
宋朝時期的中國,在各個方面都領先日本的情況下,根本不敢與我們開戰。另外,中國在那個時期一直是充當日本的導師一樣,為他們傳道受業解惑,日本對宋朝是十分敬仰的。若與宋朝開戰,他們不想打,更不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