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現在是2020年11月16日20時,小島君在這裡給大家奉上最溫馨的提示
時間過的真的很快,眼睛一睜一閉
這一年只剩下一個多月了
話說小島君連秋天的奶茶還沒有喝到
冬天就已經開始了
而提起冬天的美食,大部分人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火鍋了吧?
小島君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
絲毫不輸給熱氣騰騰的火鍋哦
這個冬天
來五指山
五指山
特色美食篇
沒錯,就是山美景美人美佳肴更美的五指山啦
跟着小島君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吧
黎苗特色美食篇
來五指山如果不吃黎家飯菜,實在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黎族人大多都居住在山區,他們的食物大多帶有鮮明的山區特色,有名的山蘭竹筒飯就是將山蘭大米放在新鮮的嫩竹里烤制而成的,而苗家五色飯則是用桑葉等原料將山蘭米染成綠、黑、紅等顏色一起煮成的。
五指山特色美食:魚茶、黎家竹筒飯、山蘭酒、三色飯等。閑話不多說了,先上美食吧!
【黎家竹筒飯】
這種飯是用新鮮竹筒裝着山蘭米和瘦豬肉粒及其他的配料烤熟的,黎族民間都用木炭烤制,炭火能將竹筒的清香和山蘭米的飯香都烤出來。竹筒飯竹節青翠,米飯醬黃,香氣飄逸,柔韌透口。吃的時候最好喝一些黎家「山蘭酒」,風味更佳。
【魚茶】
在五指山通什,當地人普遍自製一種「魚茶」。雖然它名為「茶」,實際上和我們平日里喝的紅茶、綠茶等等毫無關係。魚茶其實是一種特製的魚,因食用時要用水沖泡,喝其水,食魚肉,和泡茶的方法類似,所以「盜」了茶名。
魚茶的製作較為複雜:先把淡水活魚收拾乾淨,切塊加鹽,腌上一二個小時,擠干鹽水後,摻入涼米飯、酒麴或炒米攪勻,再裝進沒有油漬的罈子里,加蓋密封。夏季放至7-10天即可啟蓋食用,冬天,則放半月或一月方可食用。凡是喝過魚茶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認為堪稱一絕。
魚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誘人食慾。值得一提的是,魚茶絕無腥膩味,這是制茶的香料湯汁把魚的腥膩味衝掉或壓住了。魚茶沖泡時,不久魚乾便「死而復生」般地頭朝上、尾朝下齊齊整整地排列開來,如在戲水,頗具觀賞性,所以,品賞魚茶是既過茶福又飽眼福。所以魚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苗族人的風味食品。
【苗家五色飯】
據有關史料記載,苗族人民從大陸移居海南島至今約有500年的歷史。因起義失敗,鄧、盤、李、趙、蔣五姓苗族先輩歷盡千辛萬苦一起乘船渡海逃到海南島。為了尋找生計,在他們登上海南島不久便決定各奔東西。在即將離別之際,他們共同做出許諾:不管今後誰居何方,每逢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都要製做「五色飯」作為紀念。並以此定為今後本族「五姓兄弟」定居海南島的象徵。同時指定以「五色飯」的白、黑、藍、黃、紅五顏色各自代表鄧、盤、李、趙、蔣五姓。因此居住在海南島的苗族人民至今仍保留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製做「五色飯」歡慶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五色飯」是一種用山蘭糯米做的有色食品。在製作過程中除了白色免以染色外,其黑、黃、紅、藍四色分別取自楓葉、黃姜、紅藍草、碟豆花新鮮的植物汁液,選用優等山蘭糯米分色浸泡後再用木桶蒸制而成,蒸熟後的五色飯色彩鮮艷、風味獨特、味道美妙。
【苗家五色粽】
吃過海南苗族同胞五色飯的人,都覺得味道芳香可口。然而,倘若你嘗上海南苗胞製作的五色粽,那定叫你念念不忘。
五色粽的製作方法簡單。先把糯主用豬油或花生油炒至聞有香味,就取出分別裝進五個盒子里。然後用野生植物的葉液一盒染成一種顏色,分別染成紅、黃、藍、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豬肉、黃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着就用樹葉或芭蕉葉包裹,每種顏色的糯米包一種,再用麻繩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圓柱形,大小隨意。煮粽子時,水要浸沒粽子,如果分多鍋煮,五種顏色的粽子每鍋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約兩小時,粽子發出濃厚的芳香味時就可取出食用了。
肉肉篇
【五腳豬】
五指山人對本地原種豬稱「五腳豬」,也叫香豬,是五指山地區未經改良的小種豬。「五腳豬」在外自由覓食和活動,因而它的肉質結實,鮮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膩。白切或火鍋都可以,看着真是令人垂涎呢~
【水滿鴨】
「水滿鴨」在品種上與其它地方的鴨子其實並無區別,只是它們一般被放養在溪流之上,平時多吃小魚小蝦和各種野生植物,使得鴨肉鮮美可口,就是再老的鴨,肉質依然很嫩,一點都不顯「老」。烹調「水滿鴨」有多種方式,但最佳的方式便是簡單的「白切」,蘸上自調的醬料就已經很美味啦~
【五指山小黃牛】
五指山的小黃牛常年自由放養在山上,以吃樹葉野草為生,被當地人稱為「不回家的牛」。其肉質結實、纖維細嫩、水分低、柔軟爽脆,多吃不膩,與鹿肉口感及其相似。常見的烹飪方式有清炒、油煎、干煸、燒烤、涮火鍋等,做法不同,美味卻是不變的。
【五指山南聖牛肉乾】
五指山南聖牛肉乾選用五指山優質小黃牛的牛脊肉為原料,當地農民加入一些藥材或調料腌制風乾後,做成牛肉乾,味道獨特。味道獨特醇香,既香脆又有嚼勁,吃起來根本停不下來。
【螞蟻雞】
五指山螞蟻雞,是指五指山地區的黎苗群眾放養的本地小種雞。因它體形嬌小,似長不大,被本地形容為小得如螞蟻似的,因此得來了一個奇特的名字——螞蟻雞。
這是一種會上樹的雞。螞蟻雞自由地放養在五指山裡。五指山擁有茂密的山林,綠樹環繞,有着許多螞蟻雞喜好的美食,如蟲子、野果、草籽等。螞蟻雞由於體形小,也比一般雞善於飛行,因此經常會衝到樹上去尋覓食物,所以又有人稱它為「會上樹的雞」。
螞蟻雞最重不會超過1千克,而且骨硬肉軟,肉感類似鳥類,堅挺芳香,它最大的好處是營養豐富,並且多吃不膩。
【靈芝湯】
五指山山脈因地處北緯18度附近,加之遍布原始森林,人口較為稀少,生態環境未遭破壞,在熱帶雨林氣候驅使之下,常年多雨,水量充沛,養分充足,特別易於生長野生靈芝。野生靈芝屬於溫和滋補品,對起到緩解疲勞、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等多重功效,尤其適合中老年人長期服用,基本無毒副作用。在烹飪中常與其他食材一起用於熬湯,靈芝的藥性融在湯中,易於人體吸收,能滋補肺氣,提高免疫力,減少外感,對於體質弱易感冒或易咳嗽者很有好處,快去常常吧~
魚類河鮮篇
【五指山石鯪魚】
五指山石鯪魚是生長在五指山山區的淡水優質魚,喜愛在河水中急流處生活,當地人稱之為「會衝浪的魚」,其肉質堅硬,味道鮮美可口。黎、苗族人民常將酒糟和石鯪魚這兩種獨特的食材融合在一起,或蒸或煮,使酒的醇香沁入魚肉,魚肉的鮮美融入酒糟,美味的同時還能驅寒暖胃。
【小河鮮】
五指山地處海南省中部,是海南幾大河流的源頭,水質清澈,水生物較豐富,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河魚,由於活動範圍廣,無污染,自由覓食,使得其肉質鮮美細膩,口感極佳。當地人在村邊小河裡隨意撈回一些不知名的小魚小蝦,一同或煎炒、或燉湯,或油炸,味道鮮美無比。
【靈芝山蟹】
靈芝蟹生長在五指山半里瀑布間,因專食野生靈芝故名靈芝蟹。與普通蟹不同的是,靈芝蟹的膏體呈黑色,像是泥土的混合物,初入口有一股略為苦澀的中藥味,片刻後,口感卻極為甘美。
靈芝山蟹為五指山稀有珍貴佳肴。用料以五指山靈芝及五指山河蟹配以調料精心烹制而成,該道菜具有驅寒、潤腎、補氣,理療關節炎及降火等療效。
【鰻鱺】
鰻鱺又叫河鰻,俗稱山麻,它同五指山區的金錢龜、山雞、團魚齊名而稱為山珍。鰻鱺肉質肥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26.7%,脂肪30.8%,維生素A含量尤其豐富,磷、鈣、鐵等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它也可充藥用,主要功能:補虛復元氣、祛風濕、驅蟲;對防治夜盲、肺炎等有滋補作用;對虛勞、風濕骨痛、腳氣、婦女崩漏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它不論從營養上還是藥用上來說,對促進新陳代謝、外傷出血、先天不足、後天失調都是良好的滋補品。日本人很喜歡吃鰻鱺,他們認為,鰻鱺是可以同高麗參媲美的珍貴補品,並將每年七月初七前後的一個月里定為吃鰻節,即使經濟不充裕的人家也非吃它兩三次不可。德國、美國、荷蘭等國人民也視其為滋補珍品。因此,鰻鱺是國內外極為暢銷的一種名貴魚類。
特色養生野菜篇
五指山野菜有很多種類,四棱豆、樹仔菜、百花菜、鹿舌菜、革命菜、雷公筍等。五指山野菜是集山野之靈氣的天然野菜,其嫩芽香脆可口,野香十足,碧綠襲人,其營養成分豐富而複雜,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等,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價值。
【樹仔菜】
產自海南五指山腹地,當地黎族、苗族人民取其嫩梢為菜,故得名「五指山樹仔菜」,嫩梢細嫩多汁、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又高,深受當地人喜愛,做法有炒食、煮食、涼拌等。
【五指山鹿舌菜】
鹿舌菜又名馬蘭菜,生產于海南五指山腹地,日降霧時間長、水質好,屬天然無公害、無污染的食品。沒有季節的限制,好種好管,是當地農民常食用的菜肴,它以其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們的喜愛。在戰爭年代是瓊縱戰士的家常菜,故名革命菜。作為一種無污染、易生長的本地特色野菜系列之一;是海南目前以「天然、野生、綠色、無公害」為主題推出的系列野菜;也是清熱解毒的良藥。
【白花菜】
株高100厘米左右,葉片呈掌狀,邊緣有很淺的鋸齒,開小白花或略帶紅暈。常見於河岸邊、溝邊、田角等濕潤的地方。主要採集其嫩莖葉食用,以花瓣剛露出時採摘品質最好。而崖州白花菜與俗稱的白花菜不同,是一種尚未正名的野菜。據清光緒《崖州志》記載:「白花菜,莖紫,生荒園裡。花白,味香,宜腌酸食。楊貴妃因高力士進之,稱美。自此著名。」崖州白花菜之所以珍貴,並不因為它花長得好看,是因為腌制後其味獨特,醇香為各類腌制蔬菜之冠。
【四棱豆】
細嫩,色澤翠綠,纖維少,野味純香,被譽為「豆中之王」「綠色金子」。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營養價值極高。
【五指山雷公根】
雷公根又叫連錢草,馬蹄草,是一種黎族同胞經常食用的野菜。它的莖很長,葡伏生長在地面,葉圓腎形,花為紅褐色,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將它與河裡的小魚蝦或肉骨同煮,是極為可口的佳肴。
【五指山雷公筍】
在民間多將其鮮嫩稈莖用洗米水腌制,作家常小吃,或拌炒魚、肉,味酸質脆、肉嫩鮮美、消食去膩,是具有五指山特色的「綠色食品」。
來源:五指山旅遊、五指山市人民政府網站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