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的這句詩寫出了荔枝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歡。夏天一到,街頭巷尾的荔枝攤就熱鬧起來了。一串串紅綠相間的荔枝堆成小山,總讓人垂涎欲滴,我路過時總忍不住買上兩斤。相信不少人會有一個疑惑:為啥有人買的荔枝甜到心尖,有人買的卻又酸又澀,甚至果肉發褐?其實挑荔枝是門技術活,我總結出一套「望聞問切」挑荔枝小方法,不敢說百分百靈驗,但照着做能避開80%的坑。接下來,菜衛衛就給大家分享咱怎麼從一堆荔枝里挑出「尖子生」,全是乾貨,可不要錯過哦!
一、別只看外殼顏色,還要看品種
很多朋友挑荔枝專挑紅彤彤的,結果買回家的妃子笑荔枝反而發酸。為啥?因為不同品種成熟時的顏色大不同!比如「妃子笑」即使熟透了,表皮也帶着青綠色,而「桂味」成熟後是暗紅色,表皮還帶刺手的鱗片。那些看起來鮮紅似火的荔枝,可能是人工催熟的,果肉反而軟塌發膩。所以記住口訣:「妃子笑看綠,桂味認暗紅,糯米糍找扁圓」,按品種挑顏色,准沒錯!
這裡有個小竅門:對着光看果皮,要是能透出微微的光澤,說明果肉新鮮。要是果皮暗沉發灰,像蒙了層灰一樣,大概率放久了,果肉可能已經開始變味。還要注意看果皮有沒有小黑點或裂口,有小黑點的可能被蟲蛀過,裂口的容易進蟲子或細菌,都別選。
二、再摸手感,捏一捏
挑荔枝時別不好意思下手,輕輕捏一捏很關鍵。記住三個字:彈、實、潤。輕輕捏一下荔枝,手感就像挑西瓜:太硬?多半是沒熟透的「愣頭青」,果肉澀口。太軟?可能是熟過頭或變質了,汁水早流失了。真正的好荔枝,果殼緊繃帶彈性,像剛充氣的小氣球,輕輕一按能回彈。老果農還教了一招:捏完再摸果殼的「釘」(鱗片)。鱗片大而規則、分佈稀疏的,果肉更飽滿。鱗片密集細小的,多半未成熟。
還有個細節:捏住果柄輕輕提起來,要是果柄和果實連接緊實,不容易掉下來,說明採摘時間不長,比較新鮮。要是輕輕一提就掉柄,甚至果柄已經乾枯,那可能放了好幾天,水分流失嚴重。
三、看看果柄和果蒂
有沒有發現有些荔枝果柄周圍有小黑點?這可不是髒東西,可能是「蟲眼」!荔枝蝽象、蛀蒂蟲這些小蟲子,最愛從果柄和果實連接處鑽進去啃果肉。在挑選的時候要把果柄周圍的果皮翻起來看看,要是看到有小孔或褐色痕迹,果斷放下。如果果柄周圍乾淨,果皮顏色均勻,說明這顆荔枝「出身清白」,更值得買。
果柄的顏色也能看出新鮮度。新鮮的果柄是翠綠色的,和果實連接處緊實無縫隙,輕輕一拽不會鬆動。如果果柄發黃、發黑,或者連接處有深灰色汁液滲出,這荔枝八成是「庫存貨」,放了好幾天了。再看果蒂(荔枝底部的凹陷處),顏色潔白、邊緣清晰的才是剛摘的。
四、聞聞氣味
湊近荔枝深吸一口氣,新鮮的荔枝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像晒乾的桂圓肉混着點草木香,聞着就讓人覺得清爽。要是聞到酒味、酸味甚至刺鼻的化學味,直接pass!這說明荔枝已經變質了。尤其是超市裡包裝好的荔枝,如果袋子里有積液,打開一聞有怪味,千萬別圖便宜買,十有八九裡頭爛了一半。這裡有個冷知識:妃子笑荔枝自帶桂花香,糯米糍則有淡淡的糯米甜香,通過氣味甚至能辨別品種。
五、看個頭和形狀
別以為越大越好!同一品種里,個頭均勻、形狀圓潤的荔枝往往果肉厚、核小。比如糯米糍荔枝扁圓如心形,果核細如米粒。而尖頭荔枝(尤其頭部細長的那種)多半是「大核選手」,果肉薄得像紙。再教一招:對着光看果殼,縫合線(中間那條紋路)越明顯,甜度越高。
六、不同品種上市時間不同
妃子笑:最早熟,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上市,這時候別的荔枝還沒大批量上市,喜歡嘗鮮的可以選,但 可能要多花點錢。
白糖罌:和妃子笑差不多時間上市,甜度比妃子笑高,果肉更軟一些,適合喜歡甜口的人。
桂味、糯米糍: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旺季,這倆是荔枝里的「優等生」,甜度高、果肉細膩,尤其是桂味,帶着獨特的清香,資深吃貨必選。
黑葉荔:7月中下旬上市,果肉中等甜度,勝在價格實惠,適合用來做荔枝罐頭或釀荔枝酒。
七、荔枝上午買比下午好
買荔枝的時間也有講究,農貿市場或水果店一般早上進貨,這時候的荔枝剛到貨,新鮮度最高。下午或晚上去買,可能剩下的都是挑剩下的,或者在貨架上曬了一天,水分流失不少。尤其是露天擺攤的,大太陽底下曬幾個小時,荔枝表皮容易脫水變干,果肉也會失去脆嫩感。
如果是在超市買預包裝荔枝,注意看包裝日期,盡量選當天或前一天包裝的,同時看看包裝袋上有沒有透氣孔,密閉包裝的荔枝容易捂出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