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萬水千山,難忘家鄉的十大碗

最近二十多年,我就像水中浮萍一樣在外飄蕩,吃過許許多多的美食,然而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老家的「十大碗」。

老家是長壽之鄉,連「十大碗」也上過中央電視台——我還是聽湖北的網友說的。她對我說,非常羨慕我們金寨的風景、人文,特別是那好吃的,流傳很久的「十大碗」。我很自豪,熱情相邀,有機會去我老家嘗嘗她羨慕已久的「十大碗」。

老家的「十大碗」出菜的順序很有講究,切不可亂出,紅事和白事的時候,圓子和大肉出菜順序不一樣,我按照辦紅事的時候出菜順序列表。

第一碗和第二碗一起出:

1雞肉

2酥肉

3鮮湯

4圓子

5燉肉

6餃子

7青絲

8魚肉

9大肉

10小炒

如果是辦白事,就要第三碗出圓子,第八碗出大肉,千萬不要出錯!

從前有時候用「面魚」代替真魚,是用「條皮」包的,裏面有豆腐,麵粉,雞蛋,豬肉,或者油條等,還有蔥姜蒜,好吃的很……從前的大肉跟現在也不一樣,在肉的上面,用長短不一的,大約兩公分寬的肥肉條,肉皮全部朝上,整齊的排在碗上,中間高,鼓起來,四周低,看起來規規矩矩,很講究。

如果有新姑爺第一年上門,主人又愛面子好客,那就吃「三台席」:第一次擺「果子茶」,就是吃瓜子水果餅乾之類的,要等添三次茶水以後,下桌子,撤了果子茶,擺上熟肉:豬頭肉,豬肝,豬心,豬舌頭,豬腰子等,吃一會再撤了,最後還是要上「十大碗」,「十大碗」是我們這流傳已久的風俗。

來浙江二十多年了,習慣了這裡的臭莧菜桿,白斬雞,小黃魚……然而始終惦記着老家的「十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