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地,不僅輩出盛產富甲天下的商賈,更以琳琅滿目的地道美食聞名遐邇。從新鮮到會動的牛肉,到保留原汁原味的魚飯,從想像力豐富的粿類,到Q爽彈牙的肉丸……說起潮汕,印象中就是一個美食之都。
然而潮汕是由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城市組成,因地理位置靠得比較近,所產生的飲食文化也比較接近。而潮州的歷史文化氣息更為濃厚,汕頭因是港口城市,商業氣息尤為明顯。
我們潮汕之旅的第一站便安排在了汕頭,走進尋常巷陌,品味地道的老味道。
真正的逛吃逛吃只恨自己胃太小,同行的人太少,根本吃不過來啊
1. 牛肉火鍋
到汕頭的當天晚上,就品嘗了地道的牛肉火鍋。
《風味原產地 · 潮汕》
在潮汕,尤其是汕頭,隨處可見牛肉火鍋,感覺家家戶戶都在做跟牛有關的生意。綜合了一下當地人的推薦和網絡上各大攻略的口碑,整理了一份潮汕牛肉火鍋地圖,如果想吃牛肉火鍋,可以試試這幾家店:
汕頭
1
杏花吳記牛肉火鍋
這就是我VLOG里提到的沒有吃到的一家店,汕頭本地人鍾愛的一家牛肉店,據說他家的牛肉更加細膩,品種很好,有一個汕頭的朋友,現在在深圳工作,都說每次回深圳前必須要吃一頓他家的牛肉,才能心甘情願回深圳。可見當地人都說好吃的牛肉,應該沒錯了~
地址:杏花西路16號
2
八合裏海記牛肉店(八合里總店)
這家是網紅店,上過很多節目,比如《十二道鋒味》、《天天向上》、《老廣的味道》等等,所以知名度已經打出去了,加上現在有很多加盟店,就連上海也有這家,也是大眾點評上的黑珍珠餐廳。排隊是常態,一定要早點去!
地址:黃岡路與中山路交口北行300米路西坪西6座014-016號鋪面(近八合里)
3
金龍萬祥牛肉火鍋(杏花店)
吃不到杏花吳記,那就去對面的牛肉火鍋店,敢直接與吳記開對門的,沒點硬實力估計也沒法競爭吧。吃下來感覺肉質還是不錯的,只是去晚了也是要排隊,而且可以選的部位已經不多了,我們當時只有嫩肉和肥牛這兩個部位可以選了,嫩肉不錯,肥牛一般。同志們在汕頭吃牛肉火鍋一定要早點去啊!淚的教訓!
地址:杏花路16號
還有一些知名度沒那麼大,但當地人也愛去的牛肉火鍋店:天天鮮牛肉、烏記牛肉、福合埕。
潮州
老跡牛肉
在汕頭吃到好吃的牛肉之後,為了補償沒有吃到牛的別的部位,在旅行的最後一站潮州,又吃了一頓牛肉火鍋!推薦這家老跡牛肉,服務會比汕頭的好一些,可能也是因為午市沒有夜市忙,所以服務上會更周到一點。在這家點到了:吊龍,匙柄,五花趾。個人更喜歡後兩種肉~~
天地壹號牌的蘋果醋在潮汕隨處可見,嘗了一下,有點像蘋果味的芬達,醋味不太明顯。
地址:上水門街23號(府學舊地內,潮州食街)
溫馨提示:
如果有本地朋友帶路,去他們熟悉的牛肉店,那完全可以忽略以上推薦,因為本地老饕都會去自己熟悉的牛肉店,讓老闆給最好最新鮮的牛肉,絲毫不會亞於這些推薦店。
2. 亞強果汁冰
這家果汁冰在當地非常火,營業時間也是很任性,從下午一點到凌晨一點,而且經常是排隊排很長。
最初的時候我覺得果汁冰這東西每個地方都有,算不得什麼潮汕特色,所以並沒有把它列為必打卡的美食,但也十分好奇為什麼一家果汁冰可以這麼火爆?好奇寶寶還是決定去一探究竟。
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店門口還是需要排隊,而且有很多本地人開車過來買,也是很神奇。點了一杯草莓桑葚,一杯桃桃黑布林。嗯,都很好喝,水果很新鮮,用料很足,如果開到上海來,要完爆喜茶了吧。
3. 福合溝無米粿甜湯粿品店
所謂粿,是潮汕地區傳統的小食。粿皮用大米和糯米做成,餡兒的話各種都有,竹筍、紫薯、韭菜、蘿蔔等等。一般來說粿都是包着餡兒之後蒸或者炸的,但是潮汕人對粿愛得深刻,所以還有炒粿(和炒河粉差不多)、粿條(類似湯粉)、粿汁(把粿加水煮成醬狀,有點像米糊)等吃法,粿已經成為了潮汕人的主食。同時粿也是潮汕地區重要的貢品。
去過香港的朋友應該知道香港的茶餐廳裏面都有很多「XXX貴刁」的,聽起來不明覺厲,其實「貴刁」就是粵語的「粿條」的發音啦!
在一家街邊小吃店裡,點到了各式各樣的粿品,如果不是提前做過功課,我連這些字都不會念......比如鱟(hòu)粿,鱟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生物,現在也是國家保護動物了,所以現在的鱟粿里是不可能有鱟的肉噠,而是加入了鮮蝦和肉,口味偏咸。
水粿,放在小茶杯模具里蒸熟的米漿,澆上一層調味料——類似蘿蔔乾的一種調料,鹹鹹甜甜,非常得爽口!
五果湯,以桂圓、白果、蓮子、薏米、百合、綠豆、銀耳等健脾食物,合煮為甜湯,清肺潤喉。五果湯也是春節期間的年俗食物,品嘗五果湯就是為了食出好意頭,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無米粿,也叫韭菜粿,油炸之後更為香脆,潮汕人非常喜歡吃這個粿。
無米粿
4. 老媽宮粽球
這家店是1920年創建的,至今已經將近百年,幾乎每個來汕頭旅行的人都不會錯過這裡。進入店中,掛着琳琅滿目的各種獎狀,是代代經營的榮耀。
南方的咸粽黨和北方的甜粽黨經常吵得不可開交,然而在這裡,兩黨間的矛盾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這家的招牌雙烹粽球就是一半甜、一半咸,裏面包羅萬象,將糯米、乾貝、蝦米、香菇、蛋黃、南乳肉、蓮蓉、栗子、羔燒白果都濃縮在這一個小小的粽子里。
5.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看店名,就是一家在人民廣場附近的店,我們去的時候是周一的下午,工作日的下午居然也要排隊!生意也太好了吧!
以前吃的豆花都是「滑嫩清香」,而這的豆花一點也不軟滑,用勺子挖起來像果凍,比我見過的豆花都要「結實」——口感很厚實,豆香濃郁,但又有淡淡的像「糊」的粗獷感,撒了糖之後特別甜,完全不遜於江南的甜,讓我不禁感嘆,原來擅長追溯食物之原味的潮汕人民也有重口的一面。
6. 富苑飲食
潮汕的白粥一定要去吃!一定!一定!你一定很好奇,白粥有什麼特別的?重點不在白粥,而是配白粥的諸多地道菜式!一碗白粥坐擁三千佳麗~~包括滷水、魚飯、生腌、煲類、小炒、雜咸等。
富苑飲食這家店,實至名歸的白粥No.1,屢見於各種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原產地》都有拍到這家,食材種類非常豐富。
看着這玲琅滿目的菜品,真是有點無從下手啊,每一樣感覺都好好吃~~~
- 必點品類一——滷水
滷水類,大家最常聽到的莫過於鹵鵝了,最常見的莫過於隆江豬腳了,這兩種可謂是滷水類的王者。鹵豬腳,那真的是大街小巷都有,非常接地氣的一種滷水,隆江豬腳飯就是廣東的名小吃,在廣東的分佈可媲美國民小吃沙縣和蘭州拉麵了,鹵好的豬腳,肥肉入口即化,非常下飯!
- 必點品類二——魚飯
魚飯,是潮汕沿海的因地制宜而產生的一種美食,所謂的魚飯,其實沒有米飯,而是一籃子一籃子煮熟的魚。討海人為追求魚的新鮮,在出海捕魚時多捕到的魚,如果運回來再送到售賣的地方會導致魚不夠新鮮,所以就着鮮活儘快煮熟,在竹籃里擺整齊放涼,就是魚飯啦。
夜粥店通常有在菜案上擺出琳琅滿目的魚飯,一籃籃,喜歡哪類就現點,可以馬上上桌。最常見的有巴浪魚(花仙)飯、烏魚飯,高檔些的有紅口( 小金龍魚)飯,後者肉細膩、鮮,當然價格也高。
- 必點品類三——生腌
這又是潮汕的一大飲食特點,把鮮活蝦蟹洗乾淨,放進加有各種調料的醬油里腌制,不用過多久就可以得到美味的生腌了,跟醉蟹醉蝦的做法有點相似。能做生腌的食材也是比較固定的那幾種,蝦蟹是主打,此外還有皮皮蝦、一些特定種類的貝類等等。味道很香,口感很細嫩,畢竟都是生時的透明裝肉質,可以吸着吃。
7. 甘草水果
飯後再來點水果,那簡直堪稱完美!汕頭街上處處可見賣甘草水果的小攤販,豐富的水果隨意搭配後,配上酸梅汁或梅粉,簡直太爽了!自從N年前在台灣吃過類似的水果後,又找回了當年的味道~~
老城區,舊時光
像穿越回二三十年代,感受光陰流淌的歲月
說實話,汕頭不是一個旅遊資源特別豐富的城市,所以景點並沒有很多,主要還是以美食聞名。但除了吃,也有一些上世紀繁榮的商埠留下來的一些歷史建築值得一看,最著名的就是小公園一帶的騎樓。
小公園老市區一帶的騎樓,是汕頭近現代商業繁榮的見證,有百載商埠之稱。但近幾十年來,由於商業發展可謂翻天覆地,一下子就沒落了,所以現在這些騎樓一下子成為歷史,遺留下來的只是對那段時間的追憶而已,目前大多騎樓成了危樓,很多樓房牆壁屋頂都長滿了雜草。
歲月浸染過的斑駁牆壁,一種光陰飛逝的強烈對比感躍然而出,讓人唏噓不已。
小公園旁邊有一個「1860文化創意園」,如果去過北京798創意園或者上海M50的,對汕頭的這個創意園區還是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了,因為,真的不能算得上創意
這個1860文化創意園是為了紀念汕頭1860年開埠而建的,如今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裏面的東西確實比較少。
因為前身是一個學校,所以保留了大部分學校的元素。
汕頭,如果不去遠的景點(如汕頭大學、媽嶼島之類的),半天足夠了,當然還可以沿着觀海長廊吹吹海風、休閑散步,總之,一切就像舊時光的南洋風情。
住宿
三百多一晚,這價格太親民
現在出去旅行,越來越喜歡訂民宿了,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更想看看別人的家裡布置成什麼樣兒。在Airbnb上搜羅了一圈,挑了一個Loft房型,年初六入住,還在過年期間的價格,居然也只要三百多一晚,良心價!雖然距離景點小公園那帶不是很近,但意外地發現居然距離怎麼也吃不夠的「富苑飲食」只有一百多米的距離,可以早早去而不用排隊。
二月份的汕頭,雖然天氣預報有20度左右,但早晚還是有些涼意,晚上在房間里居然還被蚊子咬了兩口!跟房東反映了之後,她立刻在美團上買了蚊香送過來,也是很貼心了。
Airbnb Loft,風格小清新,距離「富苑飲食」僅100多米,鬧中取靜
在汕頭,打的士不太好打,所以建議還是公交車或者打快車吧。會騎電動車的同學也可以考慮下共享電動車~~真的有很多很多共享單車和電動車。
寫完這篇,又餓了~~當好(hào)吃的人,來到好(hǎo)吃的汕頭,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吃貨們可以考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