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高手先後過手,無怪「大同酒家」異軍突起成為粵菜的標誌

2022年10月15日23:18:05 美食 1231

今天「大同酒家」的餘韻,仍在老一輩省、港、澳人心中迴響,儘管在它誕生八十餘年之後已告別了廣大食客。

這裡回憶它的光輝歷程。

名叫「大同」的酒家其實頗多,分別是在香港、廣州以及北京等都有店號,但其故事在廣州更為曲折縈紆,因此,這裡所說的「大同酒家」,是講述在廣州長堤路432號的「大同酒家」。

在廣州的長堤路與西濠二馬路之間(廣州人稱「西濠口」),夾着一間電影院,它叫做「廣州電影院」,該建築是聯華影業置業公司投資,本來設計的高度與鄰近的「愛群大廈」齊平(「愛群大廈」樓高十八層,在1937年至1976年曾為廣州的最高建築),集娛樂、飲食於一身。

可惜日本侵華的炮火已迫近廣州,因此,聯華影業置業公司股東決定,「廣州電影院」所在大廈建至七層樓的框架時便即時停止往上起,並在除一二層作為電影院自用外,以上各層均轉手他用。

幾大高手先後過手,無怪「大同酒家」異軍突起成為粵菜的標誌 - 天天要聞

廣州電影院位於廣州龍口之地西濠口,原建築高度與「愛群大廈」齊平,因日本侵入廣州匆匆在建至七樓停工。

該年是1938年(嘎仔9月佔領時稱「廣州灣」的湛江,10月佔領廣州),日本商人中澤親禮憑藉嘎仔的淫威取得了各層的物業,並以「廣州園」(與現在廣州東塱東沙的「廣州園」毫無瓜葛)為號經營酒家生意。

畢竟是侵略者經營的酒家,加上憑几個嘎仔掌鑊,怎樣能在有着「食在廣州」之稱的廣州充當場面呢?因此中國人光顧甚少,即使中澤親禮竭力宣傳什麼中日友善,但「廣州園酒家」始終門庭冷落。

幾大高手先後過手,無怪「大同酒家」異軍突起成為粵菜的標誌 - 天天要聞

1938年10月20日,日本野田部隊入侵廣州增城,到處一片廢墟。圖片來源於網絡

1942年前後,一起綁架案讓中澤親禮猶如「吃屎吃着豆」般興奮。

事由是當時身在香港經營「大同酒家」的掌柜馮儉生先生回鄉探親(原籍中山小欖人),路經番禺(今廣州市番禺區)時被當地土匪綁架。當時雖有廣九鐵路,但是來迴路程及籌措贖金也需時日,緊急之下馮儉生先生決定找廣州的同行幫忙。

此事神差鬼遣地被中澤親禮知曉,於是,通過嘎仔軍及漢奸的關係解救了馮儉生先生。

本來此事就此完結。

狗血的是,中澤親禮幫助馮儉生先生原來另有陰謀:

先是以「恩人」的身份強迫馮儉生先生高價接收「廣州園酒家」的業務。

馮儉生先生不知是計,於是憑藉他在香港經營「大同酒家」的經驗,對「廣州園酒家」進行精緻的裝修,並改「大同酒家」的名號開業經營。由於改以中國人經營,業務頓時蒸蒸日上。

再來就是宣稱「賣枱不賣股」,強佔股份。

中澤親禮是見「大同酒家」生意興旺,便以當初是將「廣州園酒家」交託(賣枱)馮儉先生管理,而不是將股份轉讓。因此,「大同酒家」應有他的股份。無奈當時廣州仍為嘎仔佔領,馮儉生先生心知不好應付,只得讓出部分股份,使中澤親禮在沒有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卻坐享其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中澤親禮也無條件地交還了所有股份。這本來是令馮儉生先生振奮的喜事。

孰不知,問題就出自了中澤親禮曾「橫手」取得「大同酒家」的股份上,中澤親禮在名義上是「大同酒家」的股東。儘管這個股東身份令人不齒。

及後,民國政府 「貪贓枉法」的接收大員不問情由將「大同酒家」視為敵產,沒收拍賣。

當時,有謀士建議馮儉生先生向(廣州)市敵偽管理局申訴,但馮儉生先生看破世局,最終含淚放棄了廣州的「大同酒家」生意,返回香港繼續經營他在香港的餐飲業務。

那邊廂之事剛結束,這邊廂之事接踵而來!

當時有着「茶樓大王」之稱的譚傑南先生見報紙刊有拍賣敵產的文告,於是親身去敵偽產管理局報名竟投。

話有湊巧,在敵偽產管理局裡,適逢碰上了管理局局長的秘書劉嘉偉先生。

倆人攀談之下方知,這個劉嘉偉竟然與譚傑南先生有着親戚關係與淵源。

劉嘉偉的夫人陳倩霞原來恰巧是譚傑南的表妹,而譚傑南先生從鄉下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區)大富鄉到省城(廣州)打的第一份工,就是在陳倩霞父親(劉嘉偉岳父)開設的「平香茶樓」當僆仔(學徒)。

譚劉倆人交談甚歡,並為成功投標「大同酒家」,布下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圍標局」。

事前,通過劉嘉偉的親信林繼庸到張發奎處探聽虛實,探得張發奎老婆對「大同酒家」不感興趣,並支持此次此拍賣(個中還有一些狗血的劇情,為免分心簡略不表)。同時,在劉嘉偉的安排下在拍賣會上插入幾個「圍內人」以防萬一。

拍賣的事情在預料之中發生又橫生支節。

在拍賣會上,聯華影業置業公司舉薦了「愛群大廈」十一樓餐廳經理麥蘇先生竟投。而這個麥蘇先生叫價直逼譚傑南先生的起價,不斷抬高拍賣價。最終譚傑南先生以高出5百元的價錢即10.05萬大洋拍得「大同酒家」。

至此,揭開了又一個新的餐飲業高手接管「大同酒家」的帷幕。

幾大高手先後過手,無怪「大同酒家」異軍突起成為粵菜的標誌 - 天天要聞

廣州「大同酒家」就在廣州電影院樓上

這裡再簡略講講譚傑南先生的背景。

譚傑南先生是茶樓(茶居)出身,當時廣州有兩大餐飲行業,一個是經營飯市業務的「酒家」,一個是經營茶市的「茶樓」,兩者是「井水不犯河水」——兩種行業各自獨立經營。譚傑南先生當時在廣州坐擁「陶陶居」「雲來閣」「涎香」「六國」「七妙齋」及「金陵」等茶樓與酒家。

正是這位大名鼎鼎的譚傑南先生,在「陶陶居」率先實行將茶樓與酒家合併在同一場所的制度。儘管這一制度受到行業抵制,但在十四年抗日戰爭之後,茶樓與酒家合併的制度逐漸被行業接受。此為譚傑南先生之功勞。

這也是譚傑南先生被行業公認為「茶樓王」的原因。

另一功勞不得不提,就是行業公認有「乾坤袋」之稱的陳福疇先生,他為建立他的飲食王國(四大酒家)打破了以往「各司各法、各鑊各刮」的制度,設計出了崗位(候鑊、砧板、打荷)及料頭(睇料頭便知蒸、炆、炒、煀、焗)的制度,讓粵菜廚房的運作猶如行雲流水,效率倍增。

如今,譚傑南先生再將以上制度完美結合,就可以打開店門輕易地對外經營了。

這裡定睛一看,制度有了,廚藝施展的平台又有了,餘下就要看身懷屠龍之技的廚師在舞台上是如何發揮的了。

簡單而言,有了完善的廚房制度與美食展現平台,只要創製出具有特色的招牌菜,就是廚師的本分。

用什麼作招牌菜呢?

這裡要補充一下歷史資料。

早在1940年的前後,廣州長堤一帶已經是食店林立,當時有一食店(名稱已忘)擅長的「生炸脆皮雞」甚受廣州人歡迎,成為一時無兩的佳肴。

此佳肴的製作說起來也不複雜,就是用五香粉與食鹽先將雞腌入味,再在雞皮塗抹麥芽糖然後用油炸脆炸熟。

不過,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也頗為困難,最主要是雞皮炸脆後所維持的時間甚短,常被食客詬病。

當時譚傑南先生旗下有位麥炳師傅琢磨出了一個「熟炸脆皮雞」的方法——就是用熬制好的白滷水預先將雞致熟與授味,雞鹵熟撈起在表皮塗抹麥芽糖並吊起晾乾表皮,膳用時只要淋上熱油,脆皮雞便能輕易炸好——皮脆、色紅、肉滑。

此做法的脆皮效果較之前的做法持久,因此旋即更加深受食客歡迎而成為「大同酒家」的招牌菜(後來更成為粵菜的經典名饌),稱「大同脆皮雞」。

據說,後來常凱申等民國官員敗退廣州時也曾光顧,名氣大振,也讓「大同酒家」成為繼「四大酒家」之後新的一家代表廣州餐飲成就的粵式酒家。

1952年,「大同酒家」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成為公私合營企業。

幾大高手先後過手,無怪「大同酒家」異軍突起成為粵菜的標誌 - 天天要聞

圖為「大同酒家」在《中國名菜譜·廣東篇》上的廣告

1984年8月,「大同酒家」作為廣州市飲食服務公司轄下企業與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合作經營,成為穗港合資企業。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大同蛋撻」了。

在前面說過,譚傑南先生本身是「茶樓」出身,加上在經營「陶陶居」時率先將「茶樓」與「酒家」融合成「酒樓(酒家與茶樓的合稱)」,所以,「大同」雖稱酒家,在經營飯市、筵席之外,還輔設茶市(三茶兩飯市)。也就是說,去「大同酒家」既可吃飯,也可以吃點心(此制一直延至結業)。

為了讓「大同酒家」煥發生機,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另組一幫廚師進駐(時稱「港職」),其中有「港職廚房廚師)」 「港職點心廚師」「港職燒味廚師」等與留職的廚師合作。

當中,「港職點心廚師」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們弄了款熱辣、酥脆、軟滑、香噴的「蛋撻」出來。

說到「蛋撻」,則是廣州的餅師首創,原稱「嶺南雞蛋撻」。它是用豬油與麪粉製成「酥皮」,擀薄後鈒成橢圓片,再杴入橢圓形的鐵盞內,注入雞蛋液再放入熯爐熯熟的食品。特色是蛋滑皮酥,深受廣州人的鐘愛。

然而,問題在於廣州餅師過於囿守陳規,數十年來都沒有對「蛋撻」的製作工藝加以改進,致使自己首創的「蛋撻」的製作工藝趑趄不前。

幾大高手先後過手,無怪「大同酒家」異軍突起成為粵菜的標誌 - 天天要聞

「大同酒家」結業前的菜譜

「港職點心廚師」則對「蛋撻」進行了三個改革。

第一是將製作「酥皮」所用的豬油改用牛油。

這裡不是說豬油不好,而是豬油具粘性,廣州人有「好像豬油咁(黏)」予以形容行動緩慢,也是這個意思。因此,對麪團分層的效果略為遜色,使得製品往往最終呈現相對硬脆的質感。

這裡講解一下什麼是「酥」。

「酥」是食物質感的一種表現,是「脆」這種食物質感的升級版。所謂「脆」是指塊狀物一碰而斷裂的質感表現。而「酥」則是塊狀一碰而散裂的質感表現。

烹飪美食就是取決於這細微的區別。

另外,「酥」除了作為質感評價術語之外,在「點心廚房」(茶樓)還代表取得酥脆效果的麪團及其製品。這是常識事項,讀者明白即可。

言歸正傳。牛油沒有粘性,是西餅區別於中餅的標誌之一,中國人喜吃豬油,西方人喜吃牛油。牛油最大的優勢是在低溫環境下是以收斂狀態凝結,不開裂,為麪團分層提供良好的機體。豬油在低溫環境是固化狀態凝結,會開裂,並且容易粘結麪團。

現在看來,「港職點心廚師」對製作「蛋撻」的酥皮堅守秘密,留職下來的點心師傅至今也不懂其原理。

製作「蛋撻」酥皮是獨立一個工作室,多少麪粉放多少牛油只有「港職點心廚師」才知。即使配方略有泄漏,留職下來的點心師傅萬萬想不到的是,「港職點心廚師」竟然是採用低溫搓揉的方法製作酥皮麪團。即始終讓牛油保持凝結狀態與麪粉揉合,從而使麪團的分層效果更佳。

第二是增加「補蛋液」的工序。

蛋液與酥皮熯制時會耗水收塌,以往是聽其自然,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而「港職點心廚師」則增加了一個工序,就是按原來的流程製作好「蛋撻」之後,即時再補充雞蛋液,再繼續熯制,從而讓「蛋撻」內的雞蛋膏顯得飽滿。因而讓「蛋撻」酥與滑的質感都能完美表現。

第三是現熯現賣。

「港職點心廚師」計准食客最多的時候才將即時熯制的「蛋撻」端出銷售。因為「港職點心廚師」明白到,酥與脆的質感是與滑的質感是「仇家」,酥與脆耽心水分多,而滑則耽心水分少。而「蛋撻」則是將酥與滑結合的食物,稍一遲疑,蛋膏的水分被酥皮吸去,酥皮酥脆的質感就變成艮韌,蛋膏嫩滑的質感就變成乾結。

在這三種改革的完美配合下,「大同蛋撻」成為光顧者必吃的點心,至今老一輩廣州人仍談資不斷,念懷在心。

2006年末(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可能因為交割的事宜,於2016年正式宣告結業)「大同酒家」的歷史終於降下帷幕,完成了他輝煌的歷史使命,其美食讓廣州人永遠懷念。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河南粽子「輕裝上陣」:百元禮盒唱主角 口味「神仙打架」 - 天天要聞

河南粽子「輕裝上陣」:百元禮盒唱主角 口味「神仙打架」

大河網訊 粽香四溢迎端午,「輕裝上陣」更實在。5月22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通知,嚴查粽子過度包裝及價格違法行為。當前,河南粽子市場情況如何?消費者反饋咋樣?今年粽子有啥「新花樣」?5月29日,記者走訪鄭東新區多家超市一探究竟。龍子湖永和時光里歐德福超市,市民正在挑選粽子。百元粽霸佔C位!「寶藏餡料+...
感謝央媽推薦的小食方,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巨管用 - 天天要聞

感謝央媽推薦的小食方,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巨管用

大家好,這裡是陳皮的廚房,關注我持續為你輸出美食配方。自從有了媽媽這個身份後,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吃喝拉撒睡都要管。上周學校發了一封通知書,說最近少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風,搞得跟口罩時期一樣。周一上學的時候孩子突然跟我說,喉 隆有
姐妹們的氣血佳品!阿膠糕十大品牌大揭秘,選對不踩坑! - 天天要聞

姐妹們的氣血佳品!阿膠糕十大品牌大揭秘,選對不踩坑!

在全民養生熱潮的推動下,阿膠糕憑藉其「氣血雙補」的傳統,成為現代女性調理體質的熱門選擇。然而,面對市場上動輒宣稱「古法熬制」「百年傳承」的產品,消費者往往陷入「高價低質」的選購困境。2025年最新行業數據顯示,阿膠糕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但抽
煮粽子時,只放水容易夾生漏米,多加2物,香濃軟糯,不破不漏 - 天天要聞

煮粽子時,只放水容易夾生漏米,多加2物,香濃軟糯,不破不漏

來源:小茉莉美食記免責聲明: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文章內容不代表平台觀點。四季輾轉,時光飛逝,隨着農曆五月的臨近,人們對於端午節的期盼越來越強烈。相比於往年來看,今年的端午顯得早了不少,其通常是在夏至前後,而
一起看看管城的夏天有多「香」~ - 天天要聞

一起看看管城的夏天有多「香」~

老管城,老味道。如果要問鄭州美食去哪裡,一定是管城!看完這個,你就知道到底有多香... ...早餐篇:胡辣湯配冰鎮飲料夏日驕陽似火,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看似 「反季節」,實則暗藏養生智慧。
加熱粽子用水煮還是蒸?10個人9個錯,難怪不香不軟糯 - 天天要聞

加熱粽子用水煮還是蒸?10個人9個錯,難怪不香不軟糯

端午節臨近滿大街都是粽子香但很多人一加熱粽子就踩雷水煮後的粽子沒了靈魂香味全跑水裡糯米又散又黏口感大打折扣……別慌今天手把手教你正確加熱法讓粽子還原剛出鍋的神仙口感三步解鎖完美加熱粽子選對工具是關鍵準備一口大鍋,確保鍋口能架起蒸屜或放置蒸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