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煤礦只發基本工資,更有甚一年一結,山西煤價就此一蹶不振?

山西是靠煤炭起家的省份,省內的大部分城市也都是因為煤炭資源豐富,才都從當初的礦務局轉變成為了如今的地級市,煤炭市場的變動幾乎影響着整個山西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會導致山西省的轉型與否。當地的工作、財政和上下游產業等都深受煤炭的影響,雖然在煤炭企業工作的老百姓們不多,但是卻和大部分人息息相關,如果將上下游企業都算到其中的話,起碼有六分之一人群的生存離不開煤炭的發展。

如今,煤價已經暴跌,失去了曾經的輝煌。眾所周知,在2012年之前,山西的煤炭已經如日中天,當時在國內都有着很大的名氣,主要就是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煤老闆,加上本身就有着較強的財政實力,導致煤炭供需關係不像現在這樣緊張,山西也在本次黑金髮掘當中獲利,當時的山西煤運當時因此成為山西首個進入世界五百強的本土企業,更是當時山西首家進行上市的省屬煤炭國企。

煤價2000塊的高價似乎已經越來越遠,現在的煤炭市場基本上比較冷淡,只剩下幾百塊的低價煤炭,且還並不太容易出手,更多是通過各項激勵辦法來解決當下的煤炭出售問題。山西多家煤炭企業的庫存已經堆積如山,就連大秦鐵路末端的曹妃甸港口也出現了堆積的情況,各大煤企失去了當初的囂張氣焰,逐步從煤炭難買到煤炭難賣的情況,和當初的供需關係幾乎是顛倒般的兩個樣子。

更重要的是,受到周邊陝西、內蒙等省份露天煤礦的價格影響,當下的市場價格已經讓山西的煤炭失去了競爭力,出坑價格遠高於現有的市場價格,即便是真的能夠將煤炭進行出售,也是所謂的賠本賺吆喝。

多家煤炭企業都因此開始出現降本增效的情況,一方面是加緊去除當下的庫存,換取一部分現金流來解決當下的困境,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開源節流來解決當下的企業周轉情況,多家煤炭企業已經開始轉變當下的薪資結構,管理層開始帶頭降低薪資,同時為避免鋪張浪費的情況,地面工作人員只發放基本薪資,剩下的錢都用來優先保障一線的煤礦工人,以便整個煤礦能夠正常運轉,地面工作人員甚至部分出現了一年一結的情況,出路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