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萬黃金去哪兒了?官方通報深圳這家公司高價值材料稅務造假案

一家企業通過虛列黃金材料支出等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違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從而達到偷稅的目的。

在稅務機關檢查人員約談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時,張某竟辯解稱8000餘萬元黃金因提純原因已損耗。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主管的中國稅務雜誌社在其官網披露了該案詳情。

前期,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通過稅收大數據分析發現,深圳金斯達應用材料有限公司研發投入巨大,遠超同行業正常水平。對此疑點線索,檢查人員比對了企業申報數據、財務資料、進銷存數據等,發現該公司在檢查所屬期內「研發費用——直接材料」科目中有列支金額8000餘萬元的黃金投入,既沒有對應的成品產出,也沒有相應的廢料回收等記錄。

針對上述疑點,檢查人員初次約談了時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但其辯解稱8000餘萬元黃金因提純原因已損耗。

根據常識,黃金是自然界中化學穩定性極高的元素,容易提純,且黃金具有貨幣屬性,價值高、流通性強,本案中涉及的8000餘萬元黃金並非小數目,因為提純工序而損耗如此大,確實讓人難以理解。更可疑的是,既然損耗這麼大,該公司還在每個研發項目都列支了黃金費用,這些研發項目真的全部需要黃金投入嗎?檢查人員不禁產生疑問。

根據企業提供的賬簿和發票,檢查人員發現有兩家黃金提純機構曾在三個年份內先後為該公司提供黃金提純服務。為查證該公司黃金研發提純損耗情況,檢查人員依法向這兩家機構分別開具並送達《稅務協助檢查通知書》。

從兩家提純機構的反饋情況來看,第一家機構曾收到該公司金料提純加工折足重量為130餘萬克,經過加工提純後基本無損耗,返回該公司大體等重的黃金,共收取提純工費(含損耗)517313元;另一家機構曾收到該公司黃金料30餘萬克,經過加工提純後,返回該公司大體等重的黃金,收取提純工費(含損耗)171760元。

這兩家機構的提純反饋基本印證了檢查人員的判斷,即黃金的提純損耗低,與企業聲稱的巨額黃金損耗明顯不符。

公司報表既然顯示黃金產生這麼多損耗,過程中應該「有跡可循」,企業是否有相關佐證材料?但檢查人員在該公司提供的研發項目相關資料和賬簿憑證中,並未找到企業研發成品、研發廢料的相關記錄。同時,企業也無法提供相關證據。該公司主張的大量黃金提純損耗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那這麼多黃金是否是「真金白銀」的投入呢?

經過對該公司30餘個研發項目逐一分析,檢查人員發現該公司有多個項目存在用金疑點,部分項目在研發過程中未有使用黃金的流程。同時,結合第三方鑒定機構出具的項目鑒定結果,稽查局最終查實該公司有17個研發項目存在虛列黃金材料支出、違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問題,共少繳企業所得稅1621.16萬元。此外,在檢查過程中發現該公司還存在其他少繳稅款行為。

檢查人員再次約談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並對其進行了普法教育,告知其相應可能產生的法律責任。張某在檢查人員出具的各項證據面前,仍然拒絕承認相關違法事實,且無法給出合理理由。但在確鑿證據面前,該公司的違法行為無所遁形,終究難逃法律懲處。

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對深圳金斯達應用材料有限公司相關違法行為定性為偷稅,針對其違法事實,稽查部門依法作出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3618.15萬元的處理處罰決定。

天眼查顯示,深圳金斯達應用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王志良。

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負責人曾於2022年8月發生變更,由張賀源變為王志良。

該公司因拖欠稅款被深圳市稅務局四次列入欠稅公告名單。

2021年,該公司曾因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被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罰款117982.85元。

編輯 孫志成

綜合公開資料、中國稅務網等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