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期貨大佬」吃了證監局罰單



問道者 | 杜一用



福建唯一的期貨業上市公司瑞達期貨最近收到了來自廈門證監局的「罰單」,包括董事長林志斌在內的四位高管一起被出具了警示函。這家期貨界的傳奇企業最近兩年可沒少吃「罰單」。


林志斌可是國內期貨業的大佬。瑞達A股第二家期貨上市公司,他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成都瑞達期貨經紀公司。根據期貨日報的報道,林志斌1991年就在當時國內最早的期貨公司當業務員,1999年因緣際會開始出任瑞達期貨的副總經理。



林志斌進入瑞達期貨有股臨危受命的味道。當時國內期貨行業多數不景氣,普遍掙扎在死亡線上,瑞達也好不到哪裡去。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夕,原來的股東沒有信心再經營下去,林志斌回到福建老家找資金收了瑞達,從此成了這家期貨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必須得承認,林志斌在經營期貨上有一定天賦,同時也獲益於天時和地利。收下瑞達後,林志斌便決定關閉瑞達在上海、廣州重慶等大城市的營業網點,把總部從成都遷到了廈門。他認定,當時福建還沒有期貨公司,而一線城市房租又太貴,在大城市硬撐就是等死。而同樣的經營面積,泉州的租金只有上海的十分之一。


林志斌決定戰略撤退,他上演了一出「期貨版農村包圍城市」:把營業部從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撤回福建三四線城市,只有先活下去,度過眼下的困難時期,才有可能再圖中原。


這一戰略轉移還真救了瑞達期貨。2007年搬回福建後,瑞達的經營狀況便逐漸峰迴路轉,沒多久硬是在小城市裡闖出了一條血路,熬過了寒冬。行業回暖後,如林志斌所願,瑞達重新殺回大城市,陸續在44座城市開出了分支機構。2010年股指期貨上市,瑞達迎來了爆發期。2019年,瑞達期貨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南華期貨之後第二家在A股上市的期貨公司。


瑞達上市之初市值一度逼近200億,持有超過25%股權的林志斌身家超過80億。這位原本只是在期貨公司當業務員的打工仔成了「期貨大佬」。


功成名就後的林志斌不時被媒體關注,在接受採訪時他經常強調,「合規經營是期貨的生命線」。然而,最近兩年瑞達期貨的生命線頻頻出問題。



今年4月30日的公告披露,瑞達期貨的風險管理子公司瑞達新控資本貿易類業務收入確認不符合會計準則,導致財務數據不準確。更正後,2022年的營業收入減少了7700多萬元。為此,瑞達期貨被廈門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責任人被處分,包括林志斌在內的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和首席風險官被出具警示函,並記入誠信檔案。深交所同步下發監管函,強調高管履職問題。


這不是孤例事件。


去年8月,因為互聯網營銷業務內部控制不健全,由於存在無證員工從事期貨業務、宣傳內容片面、與第三方合作不規範等原因,瑞達期貨被廈門證監局責令改正。那一次,瑞達總經理和首席風險官被監管談話,相關部門負責人被出具了警示函。


更早之前的2024年4月,瑞達期貨海南分公司還因為存在客戶信息管理不當、互聯網業務管控缺失、營銷人員管理混亂、適當性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收到了海南證監局的罰單。海南分公司被責令改正,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被出具警示函。這個事件導致瑞達期貨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評級從A降為B。


瑞達期貨撞在了槍口上。近期,期貨行業監管力度加大,山金期貨和上海亞東期貨都因為內控問題受到了處罰。瑞達期貨在一年多時間裏屢次違規,被監管部門重點關注,成為行業整頓的典型。對視風險如生命的瑞達期貨來說,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