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消費金融,多位行業大咖發聲!

中國基金報記者 馬嘉昕

3月20日,首屆「消費金融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辦。據記者了解,論壇由重慶市委金融辦、重慶市商務委、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指導,以「金融惠聚新消費·創新激發新動能」為主題,圍繞拓展新型消費市場、行業標準提升、科技創新賦能、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探討的行業峰會。現場重磅嘉賓雲集,近200名來自行業的專家學者及金融機構負責人蔘會。

會上,嘉賓們分享了其對消費金融發展的思考及最新前沿信息,探討金融如何更好拓展新消費、激發增長新動能等內容。同時,本次論壇還在全國首次發佈行業「負責任的消費金融標準」。

詳情如下——

多位專家熱議消費金融

多位金融領域專家學者、金融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了金融如何更好拓展新消費、激發增長新動能、打造良好消費金融生態等內容。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認為,數字技術能夠增加消費場景、提高消費能力,建議利用數字技術打造針對不同人群的特色新消費。

「消費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組成。消費的基礎是收入,在如今的金融、信用社會,消費的增長不光取決於當期收入,也與未來收入有關,消費金融有助於平滑收支、促進耐用消費品消費決策。」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表示,不要低估消費金融的重大價值。

恆豐銀行副行長白雨石稱,新質生產力催生消費金融新機遇,數智賦能已深度融入消費金融及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聯動,合作共贏,為激活消費新動能貢獻力量。

螞蟻消金董事長金曉龍談到,隨着居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大幅提升,金融行業的關注點,逐漸從金融服務「有沒有」進階到金融服務「好不好」,變化背後折射出「金融健康」理念正在成為行業共識,金融行業正在從追求規模發展走向追求高質量發展。

此外,重慶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也在會上介紹稱,截至2023年末,重慶涉及消費的金融機構(組織)超80家,消費貸款規模同比增長30%,其中3家消費金融公司貸款餘額佔全國消金行業的26.67%,居全國首位;網絡小貸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連續8年居全國同業首位。

「重慶消費金融行業機構類型豐富多元,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規模體量全國領先,已形成頭部引領、行業集聚、多層次發展並服務全國的消費金融體系。」上述相關負責人稱。

要加強對消費者權益保護

同時,在圓桌對話環節中,多位嘉賓還圍繞以「金融惠聚新消費,創新激發新動能」為主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華夏銀行副行長高波表示,銀行機構的主觀能動性不會比其他的消費金融公司主觀能動性要弱,而應該是更強。同時,銀行有更多自主的意願運用數字科技的能力去延展自己的服務觸角,並延展到物理網點之外的地方。「此外,我們還應該更加重視數據、科學、技術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運用,這點也特別的重要。」

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曹子瑋表示,我們在關注惠聚及推動新消費之際,也要解決兩個問題,即誰來消費及消費什麼,「既要有消費的意願,也要有消費的能力,既要有還款的意願,也要有還款的能力,這才是社會良好的選擇。」

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曹景泉表示,消費金融公司設立之初,就是對銀行傳統消費金融業務的補充,對銀行長尾業務的補充,要堅持普惠金融的特性,同時,也要堅持科技驅動,做好精準營銷和精準服務,並要持續堅持機構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保障消費者權益。

此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偉強也分享了其對消費金融的看法並指出,在金融惠聚消費之際,我們也要關注到消費者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使用方面的不敢用、不願用、不會用、以及不能用方面的問題。    

曹子瑋認為,首先要堅定不移地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是金融人民性的重要體現。同時,要堅持適度性原則。「此外,特別是一些老人,還有對行業不熟悉的人,對產品操作難度大,參與體驗感也比較差,將產品體驗感做好,整體的匹配性就會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上還在全國首次發佈行業「負責任的消費金融標準」。據悉,該標準由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課題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課題組共同撰寫完成。

此外,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恆豐銀行、浙商銀行、重慶農商行、螞蟻消金、度小滿等19家金融機構,在領導的見證下,簽約成立了「消費金融服務聯盟(重慶)」。

編輯:小茉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