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內6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留置,多家被指上市後業績變臉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留置,涉及國光電氣(688776.SH)、思科瑞(688053.SH)、天宜上佳(688033.SH)、華是科技(301218.SZ)、超越科技(301049.SZ)、勁嘉股份(002191.SZ)。

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髮現,對於實控人被實施留置一事,上述上市公司均表示現階段公司生產經營與管理情況正常,實控人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則由其他高管負責。不過,均未對外披露實控人被留置的原因。

短短4天,6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實施留置。什麼是「留置」,實控人被留置會對上市公司產生哪些影響,背後又暗含哪些信號?

4天內6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留置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3月12日至15日,短短4天時間,已有6家上市公司相繼發佈公告稱實控人已被實施留置或立案調查。

3月1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國光電氣、思科瑞同日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張亞的家屬收到永清縣監察委員會簽發的《留置通知書》,張亞被實施留置。創業板上市公司超越科技也公告稱,董事長高志江被留置及立案調查。

3月14日,創業板公司華是科技公告稱,近日收到東陽市監察委員會出具的《留置通知書》和《立案通知書》,公司實控人之一、董事、總經理葉建標被實施留置及立案調查。

同日,科創板公司天宜上佳也收到北京市門頭溝區監察委員會簽發的《留置通知書》和《立案通知書》,實控人、董事長吳佩芳被實施留置。

3月15日,勁嘉股份也發佈公告稱,當日,公司收到巴中市恩陽區監察委員會簽發的關於實控人、董事長喬魯予被立案調查並留置的通知書。

對涉及公司可能產生一定影響

什麼是「留置」?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徐越惠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法律上的留置就是監察機關對於被調查人採取的強制措施。採取留置措施意味着監察機關已經掌握被調查人部分違法犯罪事實及證據

具體來說,根據《監察法》,被調查人涉嫌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嚴重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監察機關在掌握證據後,還有重大問題需要調查,並且被調查人符合法定情形的,經過監察機關的批准,可以對被調查人採取留置措施,將被調查人留置在特定的場所,留置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三個月

實控人被實施留置可能會產生哪些影響?對此,前述上市公司的口徑極為相似,均表示現階段公司生產經營與管理情況正常,實控人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則由其他高管負責。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披露實控人被留置後,前述上市公司的股價大多在短期內出現大跌走勢。其中,國光電氣股價一度跌超20%,思科瑞、天宜上佳一度跌超18%,此後走勢有所回升。

只有疑似被控盤的超越科技股價逆勢上揚,3月14日至3月15日,連續兩日「20cm」漲停,這兩日股價累計漲幅偏離值達44.13%。超越科技還發佈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提示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

徐越惠認為,實控人被留置可能會對上市公司帶來一定影響。首先,實控人被留置,其日常行動範圍或被限制,自然會對公司的日常經營行為和決策效率產生影響。其次,被留置一般是有關機關認為可能存在涉嫌犯罪的行為,假如實控人存在犯罪行為,有可能不得再擔任高管,影響公司的決策層結構。再者說,此事傳出後,也會對公司的對外公信力或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而對於實控人被實施留置的原因,上述上市公司均未予以披露,給出的說法是公司尚未知悉立案調查的進展及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勁嘉股份實控人喬魯予在三年內的第三次留置調查。前兩次對喬魯予留置立案調查的機構分別是江西于都縣監察委員會、上猶縣監察委員會,勁嘉股份在公告中也採用了類似措辭。直到如今,喬魯予前兩次被留置原因仍未對外披露。

對此,有投資者在互動關係平台提出質疑,勁嘉股份回應道,「公司尚未知悉調查的進展及結論,亦未收到有權機關對公司配合調查文件,如有後續進展情況,公司將依照法規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依照相關規定,實控人等人員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或者職務犯罪被紀檢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且影響其履行職責,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情、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應當準確 、及時和完整地披露其知曉的情況。

徐越惠補充道,不過,因為案件還沒有最終確定,很多事項或許考慮到偵查等需要,監察機關有時候不一定會在通知書里寫立案或留置原因,上市公司也不一定知曉其中原因

多家被指上市後出現業績變臉

雖然這六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實施留置的原因尚未明確,但大部分上市後業績連年下滑,被指業績變臉。

2019年7月,主營高鐵動車組用粉末冶金閘片等產品的天宜上佳在科創板上市。根據業績快報,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45億元,僅約為上市首年歸母凈利潤2.71億元的一半。

從事固體廢物專業處理的超越科技於2021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上市首年歸母凈利潤便下滑39.49%,此後連年虧損。截至2023年9月30日,歸母凈利潤為-5766.77萬元,同比下滑855.04%。

華是科技主營智慧城市領域的技術服務,2022年3月在創業板上市。上市首年,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37.72%;2023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0.08%,只有387.61萬元,為十年間最差業績。

由張亞實際控制的兩家軍工企業國光電氣、思科瑞,分別於2021年8月、2022年7月在科創板上市。上市前,兩家公司的業績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歸母凈利潤有幾年也有三位數增幅。上市後,業績逐漸下滑。業績快報顯示,2023年國光電氣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45.74%,思科瑞則同比下滑51.64%。

2024年以來,對於上市公司的目的和質量等問題,證監會密集發聲表態。2月23日,證監會否認了IPO倒查十年的市場傳言,但強調將大幅提高上市企業現場檢查比例。

自吳清出任證監會主席以來,也多次重申IPO上市問題。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吳清表示,企業的IPO上市,絕對不能以圈錢作為目的,更不能允許造假欺詐上市。所以註冊審核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依規,嚴之又嚴來督促發行人能夠真實準確完整地來披露它的信息,要全力把造假者要擋在資本市場的門口門外。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增加現場檢查的這種覆蓋面,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的線索進一步加大查處的力度,申報就要擔責。

多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實施留置風波後,3月15日盤後,證監會集中發佈《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等四項文件,直指IPO造假等弊病。同時,證監會強調,要堅決落實監管要「長牙帶刺」、有稜有角的要求,對於投資者反映強烈的違法問題,要嚴查快辦,讓違法者付出慘痛代價。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方詩琪

【此前報道】

超越科技等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同日被留置!開盤後股價均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