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芯片、AI、新能源領域採取的限制措施,無非是想繼續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但這很大概率會適得其反。
近日,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則表示美國的做法會導致中國芯片的最終崛起,他的理由有哪些呢?
就在幾乎同時,美財政部長耶倫表示,美國的各項措施實施效果明顯,美國經濟已經實現軟着陸,這兩件事又有何深層關聯?
上月底,我們了解到美國商務部已經開始對其國內的半導體產業以及國防部門的供應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力求通過相應的政策調整來最大程度地消弭因中國所帶來的潛在國家安全風險。
回溯過往,中國近幾年來在芯片、新能源等領域的創新發展使人驚嘆,然而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方面採取了許多措施,包括關稅以及進口限制,以保護其國內相關產業的利益不受影響。
最新的消息是,新年伊始之際,美國頒佈了新的電池購買規定,這一舉措使得全球許多跨國汽車製造商失去了最高可達7500美元的稅收減免資格。
美國決策者的初衷是把中國新能源電池的整個產業鏈排除在這些優惠政策之外,可見他們對於防止中國企業崛起和獲取市場優勢的緊張心情。
然而,這並不僅僅涉及到有關貿易問題的爭論,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給美國帶來了重大挑戰,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性技術領域。
回顧過去的十年,即使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徵收高額關稅,甚至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芯片的方法來限制中國的科技進步,我國中長期的經濟增長趨勢仍然被外界高度看好,同時科技領域的突破正在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
因此,雖然面臨來自國內外的種種壓力,我們堅決堅持自主創新道路,積極推進各項改革開放,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美國紐約大學的著名經濟學教授托馬斯·薩金特,被授予201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項。在接受採訪時,他表達了對中國中長期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的樂觀態度。
儘管受到諸多挑戰,例如美國政府對華加征關稅以及實施芯片出口禁令,然而薩金特先生堅信中國具備抵禦風險並實現科技突破的實力。
他認為美國實行的芯片戰是錯誤的,他表示給中國10年,中國就再不會依賴美國的芯片技術,而是擁有非常先進和快速的芯片。
這些芯片的技術甚至可能超過美國,並且擁有不同的產品架構。
那麼一個諾獎得主得出這樣的結論有什麼原因呢?
他的理由說出來很簡單,就是人才。
他認為中國擁有大量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超過其他國家的工程師,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創造力是驚人的,只要給中國足夠的時間,一切都不是問題。
不僅是在芯片領域,他還在自由貿易方面,對現任總統拜登和他的前任特朗普,提出了批評,她明確表示支持自由貿易。
不應該加征所謂的關稅,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支持當局的這一做法,加征關稅已經傷害了所有人,包括美國在內。
而受益的,都是那些不希望競爭的企業,比如美國的鋼鐵企業,這樣短期看雖然美國獲利,但長期看,這人為限制全球自由經濟競爭的活力,會進一步的加快全球包括美國經濟的衰退。
他的觀點可以說是符合經濟學邏輯的,但幾乎就在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耶倫1月6號卻宣布,美國經濟已經實現了長期追求的軟着陸。
他還表示美國的高通脹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經濟並沒有出現嚴重的放緩,她的理由主要是美國12月的非農就業人口數據。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12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1.6萬人,強於市場預期的17萬人,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增幅,表明在美聯儲試圖放緩經濟增長之際,勞動力市場仍比預期強勁。
那麼,非農就業人口為何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數據呢?
非農就業人口是指在農業以外的行業從事有償工作的美國公民。這個指標是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的重要反映,因為它涵蓋了製造業、服務業、醫療保健、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就業情況。
非農就業人口的變化對於評估美國經濟的增長和衰退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行業通常比農業更能反映經濟活動的變化。
非農就業人口的計算基於家庭調查,即通過詢問家庭成員是否有工作以及他們從事的行業來確定。
這個數據是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每月收集和發佈的,通常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佈。
非農就業人口的變化對經濟有重要影響。如果非農就業人口增加,通常意味着經濟正在增長,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支出可能會增加,這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
相反,如果非農就業人口減少,則可能表明經濟正在衰退或放緩,這可能會導致消費者信心下降和消費支出減少。
此外,非農就業人口的變化還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美聯儲的官員會密切關注這個數據,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利率來刺激或減緩經濟增長。
如果非農就業人口持續增長,美聯儲可能會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貨膨脹。相反,如果非農就業人口下降,美聯儲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
那是否真的如耶倫所言,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呢?非也。
為何?
因為經濟的強勁增長,是建立在美國債台高駐的基礎之上的,這就像一個人,一年收入10萬元,開支卻要15萬,還欠着340萬外債,你說他軟着陸,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另外,美國的通貨膨脹仍維持在3%以上,這和鮑威爾提出的長期2%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樣的通脹如果長期維持下去,極有可能會反彈。
因為耶倫自欺欺人式的經濟強勁,無非是要為降息鋪平道路,而拜登當局自然希望降息,以贏得今年的大選。
其實這進一步削弱美聯儲和美財政部的信用,隨着美國債務上限的提高,美債長期被拋棄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正如諾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說的那樣,儘管美國試圖通過加征關稅和芯片出口禁令來限制中國科技進步,但他看好中國中長期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而美國破壞自由貿易的做法,長期必然損害自己的利益,你們認為是這樣嗎?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和評論,你們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