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成為發展「新支柱」|解碼濟南新質生產力

  1月6日上午,隨着「黃河號」盾構機刀盤破洞而出,濟南黃河濟濼路北延工程西線隧道貫通,起步區交通主動脈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與此同時,沿着濟濼路南行幾公里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附近,全市重大項目現場觀摩團一行正在萬虹中心項目工程現場進行觀摩。

  萬虹中心項目是2023年市級產業類重點項目,總投資25億元。這是當天全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活動的第一站,此後將陸續走進天橋區、起步區、濟陽區、商河縣,共觀摩12個重大項目。新黃河記者梳理髮現,包括萬虹中心在內其中近一半項目都是新興產業領域項目。不難看出,代表着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城市搶佔未來發展先機而競相布局的領域,也成為濟南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柱」。

  新興產業項目成為共同選擇

  連日來,行程緊湊的項目觀摩活動,讓人看到區縣各自特色之外,也讓人看見一種共識——新興產業的布局成為共同選擇,而這正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空天信息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走進位於天橋區的萬虹中心項目現場,各項施工作業正有序進行。「項目2022年3月開工建設,目前整體施工進度已達70%以上,計劃今年12月建成投產。」該項目負責方尊創集團產業發展中心總經理高金龍表示,未來項目擬引入空天信息領域上下游產業鏈中的高科技企業總部及金融類企業總部,全力塑造「總部辦公+金融+科技」產業驅動的城市新中心。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風口正勁,濟南在該產業的優勢也在加快構建。作為起步區引爆項目之一,1月6日,在濟南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新能源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項目總裝車間內,一片繁忙的汽車組裝場景。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園區內部就能完成從零件到整車的全部生產過程。其中,總裝車間單體廠房面積就達22萬平方米,相當於30多個標準足球場,全部投產後每分鐘可生產2輛新能源車。「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目前二期正在建設。」該工作人員說。

  作為一種新材料,中硼硅模製瓶是未來高端藥包材料的發展方向。走進位於商河縣的力諾特玻高端藥用包裝項目生產車間,讓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窯爐迸發火光,幹事創業的熱潮撲面而來。相隔不足兩公里的項目二期新廠區也在如火如荼地加緊建設。「企業上市後,近兩年募集的資金幾乎都瞄準了新興產業領域。這個項目投資25.6億元,是我們向藥用玻璃產業鏈高端邁進的牽引項目。」山東力諾特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雷告訴新黃河記者,項目採用自主研發技術,解決了中硼硅玻璃管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一期現已建成投產。二期項目將建設數字孿生工廠,打造藥用玻璃智能製造行業標杆。

  ……

  上述項目可謂新興產業項目的典型代表。從聚焦領域看,主要為空天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智慧物流等,從中不難看出濟南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的縮影。

  新興產業孕育新增長極

  一個個着眼於城市發展所需精準招引的新興產業項目拔地而起,對於經濟發展而言,意味着新增長極正在崛起。

  目前國內核技術應用市場已是萬億級規模,作為此次觀摩的項目之一,地處起步區的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瞄準這樣的市場,已開發出諸多填補空白或解決「卡脖子」難題的產品。

  觀摩現場,一台精密無損檢測設備頗受關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院長魏龍介紹,這台設備將於下月中旬交付給國內半導體頭部企業,是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控制模塊缺陷檢測研發的設備,具有在線、智能、三維檢測等性能優勢,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目前,該院正與中車時代、比亞迪等多家企業商談。

  從現場情況看,這種既有科技引領力又頗具市場價值的成果還有不少。比如,該研究院中標某核電集團核燃料球終檢項目所做的原理樣機,合同額近1600萬元,產品將在今年交付;率先建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放射性藥物轉化平台,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已完成建設並投入運行的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關鍵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正在建設,建成後將填補國家大科學裝置重要零部件集群化生產的空白,促進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向起步區匯聚……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新科技。憑藉科技創新,該研究院2023年技術開發和產品銷售已突破2800萬元。以該研究院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的快速發展,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無獨有偶。從當天觀摩項目看,不少新興產業項目發展潛力可期——

  「萬虹中心項目全面投產運營後,預計年營業額可達20億元、稅收1億元,能帶動就業10000人。」說起發展前景,尊創集團常務副總裁陳旭峰信心滿滿。

  在濟陽區,「數字物流綜合服務平台」正在崛起。目前山東怡亞通供應鏈產業園一期項目工地上,工人們不畏嚴寒,正全力朝着項目竣工衝刺。據該項目負責人戰獻祥介紹,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今年一定能如期完工並投產。未來,將與合作方共同建設「數字物流綜合服務平台」。目前,趙一鳴零食公司、招商局物流集團青島公司已與園區簽署合作協議,山東港口集團也達成了在園區設立濟南內陸集裝箱場站的意向。「項目一期投產運營後,年貨物吞吐量預計將達1200多萬噸,年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不僅服務於起步區和濟陽區,還將覆蓋濟南市全域。」戰獻祥表示。

  未來,隨着這些藍圖照進現實,更多的生產力將匯聚,成為支撐濟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合力,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增長極。

  優質項目「鏈接」產業集群

  一些優質新興產業項目落地,還將帶動鏈條產業的聚集發展。

  會展業作為新興產業,被視作「經濟的晴雨表」。在觀摩中,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引人注目。作為全球綜合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全面建成後凈展面積可達51萬平方米。目前,該會展中心已啟用12個標準單層重型展廳和配套展區,今年還將全面發力。「2024年,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將圍繞濟南10大重點產業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電動車、高端裝備製造業等,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展會資源,計劃舉辦展覽、會議及活動約35場,現在已經或即將簽訂合同,展會規模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項目有10餘場。」6日,山東省會展業協會會長、濟南黃河國際會展中心總經理沙克仲表示。

  作為起步區首批引爆性項目之一,該會展中心的帶動作用正逐步顯現。從工作人員的介紹看,正式運營後,該項目預計形成年產值近8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約1萬個,帶動交通、物流、旅遊、酒店、商業等上下游130多個關聯產業,將形成年產值達400億元的會展經濟產業園。

  以優質項目鏈接相關產業聚集發展,這並非個例。

  此次觀摩的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和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從公開信息看,預計2023年實現新增產值280億元,滿產後年可實現工業產值400億元,遠期工業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隨着該項目發展,去年,為其配套的比亞迪智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園也已開工建設,達產後年總產值約90億元。這個正在成長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無疑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強有力引擎。

  僅從上述這些項目看,濟南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已相當可觀。而這些項目僅僅是濟南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布局的「冰山一角」,更強的新動能正在泉城蓄積。

  在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余東華看來,濟南已進入「圖強爭優、示範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以項目促投資、以投資強產業、以產業穩經濟,是濟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濟南通過優化項目投資布局新興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省會經濟發展新賽道的重大戰略舉措,會為今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濟南經濟發展添活力、強後勁、增動能,也會推動濟南市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升濟南產業競爭力。」余東華告訴新黃河記者。(新黃河記者:黃敏 常萌 楊璐 陳雪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