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虧損最多的公募基金經理離任,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接管者任職經驗僅30多天

紅星資本局1月2日消息,2023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後,上銀基金旗下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發佈公告,基金經理施敏佳因個人原因於2023年12月29日離任,已無在管產品。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在2023年末以-46.18%的收益率墊底,是去年虧損幅度最大的公募基金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和9月,施敏佳就先後離任了上銀高質量優選、上銀科技驅動兩隻基金。2023年11月底,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増聘了基金經理鄭眾共同管理,似乎是在為施敏佳的離任做準備。施敏佳離任後,僅有30餘天公募基金管理經驗的鄭眾將單獨管理該產品。

按照上銀基金的公告,施敏佳沒有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的安排,已按規定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註銷手續。據此推測,施敏佳或將從上銀基金離職。紅星資本局致電上銀基金了解情況,至截稿未獲回應。

海富通「舊將」施敏佳水土不服

先後管理的3隻基金業績在公司墊底

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該基金以虧損46.18%的業績排位墊底。根據該基金最新披露的季報,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全部是新能源板塊個股。

由於新能源板塊經歷了近兩年的持續調整,重倉新能源板塊的大部分基金在2023年取得的成績難言理想。wind數據顯示,2023年虧幅超過40%的基金共有13隻,大多數是新能源主題基金或重倉新能源行業,其中,國聯新機遇虧損45.84%,僅優於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中信建投低碳成長a虧損44.78%排倒數第四,多隻重倉股與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重合。

公開信息顯示,施敏佳擔任投資經理超過7年,此前在海富通基金任職,2018年11月卸任的海富通中小盤、海富通風格優勢任職回報均為負數,2021年1月卸任的海富通國策導向、海富通電子信息傳媒產業任職回報高達121.85%、153.36%。

但自從2021年2月加入上銀基金後,施敏佳似乎是「水土不服」,先後管理的3隻基金直至離任都沒有取得正收益。其中,上銀高質量優選的任職回報為-34.68%,上銀科技驅動的任職回報為-63.39%。不僅如此,目前這3隻基金的業績在公司所有產品中也處於墊底狀態。

施敏佳歷任基金一覽

以上銀科技驅動為例,作為一隻科技主題基金,去年在人工智能熱的帶動下tmt板塊有着不錯表現,該基金本應取得較好收益,但還是迎來「慘敗」。究其原因,或與施敏佳追高買入tmt板塊個股有關。

去年二季度,上銀科技驅動重倉買入三七互娛(002555.sz)、神州泰岳(300002.sz)、世紀華通(002602.sz)、巨人網絡(002558.sz)等遊戲行業個股,儘管二季度它們的股價均不同程度上漲,但三季度股價均跌超30%,至今仍在調整。

接管者公募管理經驗僅30餘天

上銀基金權益短板凸顯

按照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的公告,接下來該基金將由鄭眾單獨管理。鄭眾於2023年11月28日起與施敏佳共同管理該基金,目前公募管理經驗僅30餘天。履歷顯示,鄭眾的證券從業年限為3年,歷任上銀基金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等職務。

2023年7月,股權轉讓完成後,上銀基金由上海銀行(601229.sh)全資控股,成為行業首個銀行全資持有公募基金公司100%股權的案例。

作為一家銀行系公募,上銀基金存在權益產品規模較小、業績偏弱的問題。wind最新數據顯示,上銀基金在管公募總規模1532.54億元,在現有199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8。其產品以固收類為主,其中28隻債基總規模高達1057.32億元,佔比近七成。14隻混基、2隻股基、4隻fof基金總計規模僅27.62億元,也就是說權益基金佔比僅1.80%,不足一成。

截至2023年末,上銀基金旗下12隻主動權益基金年內均沒有取得正收益。除了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虧損10%以上的還有上銀科技驅動、上銀高質量優選、上銀內需增長,全年分別虧損38.96%、23.98%、12.61%。

紅星新聞記者 蔣紫雯

編輯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