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十四五」規劃周期已過大半,回顧過去三年,在經歷新冠疫情衝擊、局部風險暴露以及市場預期轉弱等因素影響的背景下,國內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作為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抓手,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支撐作用,也是砂石骨料需求的主要來源之一。
具體到各個省份來看,我們發現「十四五」基建規劃目標的落實情況存在較大差異。
那麼,2024-2025年哪些省份可能存在更大的基建需求增長空間呢?分析結果如下:
鐵路及高速公路建設進度整體偏慢
廣西、山東待建里程最大
綜合各省市區「十四五」期間涉及傳統基建項目的規劃文件,鐵路和高速公路運營里程計劃新增約8萬公里,相較於「十三五」末增幅達到26%左右。
從實際落實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各省實際建成項目增量大致在3萬公里上下,完成率約為37%。
受前期疫情管控以及局部資金緊缺影響,2021-2023年期間,各省基建項目建設整體建設進度偏慢,意味着「十四五」後兩年基礎設施建設將加快推進,施工量增長存在較大潛力。
圖1:「十四五」規劃內全國鐵路及高速公路新建、待建里程(公里)
具體來看,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未統計港澳台數據)當中,鐵路以及高速公路「十四五」規劃待建里程仍超過1000公里的有19個。
其中,廣西和山東待建里程均超過4000公里,分別居於第一和第二位;
其次是雲南、新疆以及西藏,待建里程在3000-4000公里左右;
安徽、四川、河南以及廣東位於第三梯隊,待建里程在2000-3000公里之間;
最後是浙江、湖南、遼寧、湖北、河北、甘肅、貴州、江蘇、江西以及內蒙古等省市,待建里程多在1000-2000公里左右。
新、豫、川三省落實預期較強
山東有望加快釋放
從實際角度出發,由於各省「十四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量多為預期值,鐵路及高速公路實際新建里程可能會低於前期設定目標。
因此,不能僅依據待建里程這一指標來判斷2024-2025年各省基建需求潛力,還應考慮到規劃目標實際完成的可能性。
首先,在上述19個省級行政單位當中,廣西、雲南、遼寧、甘肅、貴州以及內蒙古屬於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的區域。
在國家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的大背景下,這些省份受到重點管控,債券發行多用於置換既有債務,流向基建領域的資金有限,鐵路和高速公路待建里程預計難以全部落實,需求增長潛力普遍較小。
剔除化債任務偏重的省份後,通過規劃總量以及完成進度來進一步篩選未來可能落實規劃餘量的省份。
一般而言,某地區基建項目規劃量較大且完成情況較好,說明基礎設施建設是拉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並且政府有意願、有能力推動項目落實,更有可能實現基建項目規劃目標。
在剩餘13個省級行政單位當中,鐵路及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完成率不低於全國整體水平的有新疆、江西、河南以及四川等省份。
同時,從「十四五」規劃里程增長總量來看,新疆、四川以及河南分別位居第一、第三和第四位。因此,新疆、四川以及河南三省基建施工量增長潛力以及落實可能性相對較高,2024-2025年鐵路以及高速公路里程將進一步實現增長,對水泥需求形成拉動作用。
圖3:13省鐵路及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完成率(%)
另外,山東、安徽以及西藏三省鐵路和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完成率明顯低於其他省份,僅完成規劃目標的20%左右,待建里程分別達到4100公里、3039公里和2928公里。
這3個省份基建需求增長空間較大,但目前執行情況不佳,後續需求釋放的不確定性相對較大。
不過,根據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山東為代表的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這意味着山東等省份需要承擔更高的經濟增長目標。
作為政府提振經濟的重要抓手,基建規劃項目在山東有望加快釋放,鐵路以及高速公路新增里程完成率大概率將出現明顯提升。
總體而言,從鐵路和高速公路規劃里程以及實際落實角度來看,新疆、河南以及四川等省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並且落實可能性高於其他省份。
此外,山東省受經濟增長壓力影響,已規劃未落實的基建項目有望加快推進,鐵路和高速公路領域相關需求釋放預計將好於前期。
「十四五」已過大半,各省基建規劃餘量逐漸減少,對砂石骨料的需求將持續上升,將為砂石骨料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和發展機遇。面對這一形勢,砂石骨料生產企業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優化基建規劃,確保各項工程的順利推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發揮基建投資的作用,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 | 楊浩威 · 審核 | 楊曉東
來源:水泥網
聲明:本訂閱號部分文章資料和素材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無意侵權,如有冒犯請聯繫我們刪除,感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