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宏觀郭磊解讀8月出口數據:海外PMI反彈影響下的初步改善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

報告摘要

第二,8月出口有所好轉的特徵與同期海外主要經濟體PMI的回升匹配。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為49.0,高於前值的48.6。中國、美國歐洲製造業PMI在8月同步反彈,形成一定的需求共振。同時,美國服務業PMI也明顯偏強,對輕工業產品需求也會形成一定拉動。本輪美國製造業的觸底特徵雖未確證,但值得重視。在前期報告中我們指出它和2016年都是經歷一輪「經濟危機-政策擴張-政策退出-景氣下行」,且PMI下行調整期都是一年半左右。

從主要出口區域來看,對美出口、對東盟出口、對印度出口、對拉美出口、對中國香港地區出口同比增速均有明顯改善;對日本俄羅斯等區域出口增速下降。

第四,從主要出口產品看,同比表觀增速上升的主要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地產後周期產品(家電、傢具、燈具),以及主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紡織紗線、玩具、服裝、箱包);下降的主要是手機、汽車、船舶等。不過,上述多數產品同比變化均不同程度包含基數因素影響,並不能完全代表趨勢。

第五,從年內累計增速來看,保持快速增長的品類主要集中在汽車、船舶、石油製品(成品油、柴油、航空煤油)、電氣機械(鋰電池高壓開關及控制裝置、變壓器、電工器材)、專用和通用機械(機床、分離設備、拖拉機、食品加工機械)、文化及娛樂用品(遊戲機、筆)、建築用陶瓷、部分食品、部分化工產品。在出口整體負增長的環境下,這些領域有些代表海外市場短期較為集中的產業鏈需求,有些是中國製造業的傳統和新興優勢所在。

第六,8月進口增速有所反彈,而且還是在較上月更高的基數之上,環比為7.6%。這一點似乎對應着內需有所好轉。基於製造業經濟體的特徵,中國主要是出口工業製成品,進口原材料和大宗品。從主要進口額來看,同比明顯增加的包括農產品、鐵礦砂、原油、機床、集成電路等。

第七,在前期報告中,我們判斷7月是本輪出口周期的谷底,8月數據的好轉初步驗證了一點;同時,外需並沒有好轉到不需要政策,整體仍在低位。近期地產政策連續調整,經濟最顯著的一塊短板邊際改善;疊加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後續CPI周期上行等因素對於消費的影響,商品價格觸底帶動部分製造業行業的補庫存,實際增長底部應該已經形成。儘管8月以來美債收益率的新一輪快速上行(9月6日達4.3%)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擾動,科創50指數等長久期資產的波動大於整體即是這一因素的反映。但基本面畢竟才是定價的基礎,不應忽視本輪短周期經濟的觸底、政策的繼續推進所累加的量變。

正文

8月出口同比為-8.8%,好於前值的-14.5%。從環比來看,8月的1.2%高於過去5年同期環比均值的-0.8%、10年同期環比均值的0.6%,以及15年同期環比均值的-0.1%。簡單來看,8月表現好於季節性。

8月出口同比為-8.8%。今年出口壓力最大的階段主要分佈在5-7月,同比分別為-7.1%、-12.4%、-14.5%。

同比包含着部分基數因素的影響,從環比來看,8月出口環比為1.2%,亦較歷史上同期均值偏高。

8月出口有所好轉的特徵與同期海外主要經濟體PMI的回升匹配。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為49.0,高於前值的48.6。中國、美國、歐洲製造業PMI在8月同步反彈,形成一定的需求共振。同時,美國服務業PMI也明顯偏強,對輕工業產品需求也會形成一定拉動。本輪美國製造業的觸底特徵雖未確證,但值得重視。在前期報告中我們指出它和2016年都是經歷一輪「經濟危機-政策擴張-政策退出-景氣下行」,且PMI下行調整期都是一年半左右。

8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為49.0,高於前值的48.6;中國製造業PMI為49.7,高於前值的49.3;美國製造業PMI為47.6,高於前值的46.4;歐元區製造業PMI為43.5,高於前值的42.7。

8月美國非製造業PMI為54.5,高於前值的52.7。

在前期報告《從與2016年的比較看當前宏觀面位置》中我們指出:海外經濟節奏和景氣周期位置相似。兩個時段之前海外均經歷一輪「經濟危機-政策擴張-政策退出-景氣下行」。上一輪是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連續出現引發量化寬鬆(QE),QE退出帶來歐美PMI下行,美國PMI大約下行1年半左右時間,至2016年初觸底;本輪是全球疫情帶來海外財政貨幣擴張,財政貨幣政策退出帶來歐美PMI下行,大約1年半左右時間,至2023年年中至經驗低位區域。

從主要出口區域來看,對美出口、對東盟出口、對印度出口、對拉美出口、對中國香港地區出口同比增速均有明顯改善;對日本、俄羅斯等區域出口增速下降。

8月對美出口同比為-9.5%,高於前值的-23.1%;對歐出口同比為-19.6%,略高於前值的-20.6%;對日出口同比為-20.1%,低於前值的-18.4%;對中國香港地區出口同比為-2.5%,高於前值的-8.5%;對俄羅斯出口同比為16.3%,低於前值的51.8%;對印度出口同比為0.7%,高於前值的-9.5%。對拉丁美洲出口同比為-7.8%,高於前值的-14.9%。

從主要出口產品看,同比表觀增速上升的主要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地產後周期產品(家電、傢具、燈具),以及主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紡織紗線、玩具、服裝、箱包);下降的主要是手機、汽車、船舶等。不過,上述多數產品同比變化均不同程度包含基數因素影響,並不能完全代表趨勢。

8月手機出口額同比-20.5%,低於前值的2.2%;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同比為-18.2%,高於前值的-28.9%。家電出口同比11.4%,高於前值的-3.6%。傢具出口額同比為-6.8%,高於前值的-15.2%。燈具出口額同比-7.6%,高於前值的-11.4%。

8月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金額同比為-6.4%,高於前值的-17.9%;玩具出口金額同比為-15.5%,高於前值的-26.7%;服裝同比為-12.5%,高於前值的-18.7%;箱包同比為-8.9%,高於前值的-11.8%。

8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額同比為35.2%,低於前值的83.3%。船舶出口額同比40.9%,低於前值的82.4%。

前8個月汽車、船舶出口額累計同比分別為91.2%、20.2%;前7個月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額統計同比為49.0%。

從年內累計增速來看,保持快速增長的品類主要集中在汽車、船舶、石油製品(成品油、柴油、航空煤油)、電氣機械(鋰電池、高壓開關及控制裝置、變壓器、電工器材)、專用和通用機械(機床、分離設備、拖拉機、食品加工機械)、文化及娛樂用品(遊戲機、筆)、建築用陶瓷、部分食品、部分化工產品。在出口整體負增長的環境下,這些領域有些代表海外市場短期較為集中的產業鏈需求,有些是中國製造業的傳統和新興優勢所在。

1-8月,出口金額增速較快的商品品類包括,船舶(20.2%)、汽車包括底盤(91.2%)、成品油(17.6%)。

1-7月,出口金額增速較快的商品品類包括,磷酸氫二銨(20.1%)、柴油(195%)、航空煤油(53.4%)、玉米(500.7%)、捲煙(86%)、酒類及飲料(21.7%)、鮮及冷藏蔬菜(10.6%)、洗衣機(17.7%)、散貨船(19.9%)、集裝箱船(99.6%)、貨車(40.9%)、電動載人汽車(150.9%)、橡膠輪胎(10.3%)、鋰離子蓄電池(49%)、電工器材(14.2%)、高壓開關及控制裝置(37.3%)、變壓器(16.8%)、機床(12.9%)、分離設備(26%)、拖拉機(56.5%)、食品加工機械(14%)、遊戲機及其零附件(44.2%)、筆及其零件(18.9%)、建築用陶瓷(20%)。

8月進口增速有所反彈,而且還是在較上月更高的基數之上,環比為7.6%。這一點似乎對應着內需有所好轉。基於製造業經濟體的特徵,中國主要是出口工業製成品,進口原材料和大宗品。從主要進口額來看,同比明顯增加的包括農產品、鐵礦砂、原油、機床、集成電路等。

8月進口額為2165億美元,同比-7.3%;較前值的2012億美元,同比-12.4%有所好轉。從去年基數看,2022年7月和8月進口額分別為2295億美元、2336億美元。

其中農產品進口額同比為-7.9%,高於前值的-10.5%;鐵礦砂進口額同比為6.3%,高於前值的-14.9%;原油進口額同比為0.5%,高於前值的-20.8%;機床進口額同比為-5.5%,高於前值的-29.1%;集成電路進口額同比為-10.3%,高於前值的-16.7%。

在前期報告中,我們判斷7月是本輪出口周期的谷底,8月數據的好轉初步驗證了一點;同時,外需並沒有好轉到不需要政策,整體仍在低位。近期地產政策連續調整,經濟最顯著的一塊短板邊際改善;疊加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後續CPI周期上行等因素對於消費的影響,商品價格觸底帶動部分製造業行業的補庫存,實際增長底部應該已經形成。儘管8月以來美債收益率的新一輪快速上行(9月6日達4.3%)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擾動,科創50指數等長久期資產的波動大於整體即是這一因素的反映。但基本面畢竟才是定價的基礎,不應忽視本輪短周期經濟的觸底、政策的繼續推進所累加的量變。

假設風險: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變化超預期,出口下行風險超預期,海外加息的影響超預期,海外經濟下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行超預期,海外金融市場風險影響經濟預期和進口需求,穩增長政策力度超預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