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遠
據媒體報道,上海微電子有望在今年底前推出28納米光刻機。對此,有分析認為,儘管中國在光刻機研發領域仍落後於世界上最先進的同類產品,但由於外國供應商的限制越來越大,中國人在該領域上的快速發展,可以說是適逢其時。所以,俄《消息報》在日前發表的文章中援引專家的話說:中國在微芯片領域正逐漸迎頭趕上。
其實也難怪俄媒會做出這樣的報道,畢竟,中國是世際上最龐大的芯片消費市場,擁有佔全球芯片總銷量三分之一的市場,只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企業都不敢放棄的大市場。另據媒體報道,早在2022年夏天,中芯國際已經掌握了7納米芯片的生產工藝。而最新消息顯示,在廣東一家高科技公司日前宣布,已成功測試全球首顆3納米芯片。中方在半導體領域上獲得的巨大成就,按照俄《消息報》的說法就是:這讓中國成為了全球半導體的領軍者之一。
實際上,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上的這一系列進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被美國給逼出來的。眾所周知,自2020年以來,隨着中國的快速崛起,令美國對其全球霸權地位受到挑戰的擔憂越來越強烈,甚至到了歇斯底里的變態地步。為此,美國不但自己利用其在高科技領域上的優勢,在高科技領域上對中國的發展進行前所未有的打壓,同時還拉攏韓國、日本與荷蘭等盟友,組建所謂的「芯片聯盟」,企圖通過組團的方式,對中國實施半導體產品、原材料和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藉此遏制中國在相關領域上的發展和進步。
美國在半導體領域上對華實施全方位打壓,並不代表美國就會因此切斷與中國的半導體產品交易。相反,在中國包括軍事、經濟和外交等領域上的實力在不斷縮小、甚至追平或者超越美國的時候,半導體領域就成為了美國反華工具箱里僅剩無幾的王牌了。因此,美國通過和盟友的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國際性半導體聯盟,將該領域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以達到利用半導體技術卡中國脖子、讓中國在相關領域上永遠落後於美國的目標。
不過,隨着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上的技術不斷進步,可代替外國的微電子芯片、甚至光刻機等產品的不斷出現,讓美國套在中國脖子上的這個高技術「緊箍咒」正在逐漸失靈。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日前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直言:儘管中國大陸奪得半導體霸主地位的機會並不大,但美國企圖阻止中企獲得尖端半導體產品和製造設備的圖謀,也不大可能會實現。所以,他認為,美國繼續實施芯片出口管制,美企將會失去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因為中方已找到了反擊美國卡脖子的方式。
誠然,被西方列強卡脖子的事情,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經歷最多的國家。不過,令西方列強做夢都沒想到的是,他們在一些領域上卡脖子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中國尋求突破相關領域技術瓶頸的澎湃動力。所以,西方在國防領域上對中國實施制裁,結果卻制裁出來一個幾乎可以與美國比肩的軍事強國。美國將中國排除在航天領域合作朋友圈之外,結果卻將中國逼成一個令美國都自愧不如的航天大國。
拜登雖說是美國政界的老油條,但還是不長記性,忘了壓力越大對中國而言動力就越強勁的現實。因此,在半導體領域上,美國糾集一眾附庸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但結果卻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是在促進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進步的同時,也等於是在給美國及其盟友企業製造一個強悍的競爭對手。所以,俄《消息報》在報道中指出:中國目前雖說還沒有完整的半導體生產鏈,但也與之非常接近了。尤其是在光刻機研發和製造領域上獲得歷史性突破之後,中國生產的芯片將遠遠超過所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