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提前還款」央行回應:支持和鼓勵與銀行協商變更合同

讓你多消費多投資,就是不聽,還一窩蜂的提前還房貸,你讓銀行怎麼活?這下好像要變天了!

央行表示:「支持和鼓勵大家與銀行協商變更合同約定,也可以發新的貸款來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啥意思呢?吃進嘴裏的要吐出來了!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央行多次下調貸款基礎利率;同時,新房貸款利率也在不斷下降。那麼存量房貸這部分人就顯得很尷尬。要知道早年買房子,貸款基礎利率還要上浮20-30%,很常見吧?現在下調10%-15%,相比之下一漲一降利息差高達30%以上。

在此背景下,這幾年投資環境又不太好,拿着錢還真有可能賺不回來這個利息,對此,前些年存量房貸款這部分「高利率」人群,自然會選擇提前還貸來減少負債成本壓力。但問題是一窩蜂的這樣搞,銀行怎麼辦?大家提前還款天量的資金涌回了銀行,不流通,經濟消費活力就無法釋放。

於是,銀行為了自身利益設置各種門檻,比如:預約時間三個月以上,目的就是阻止還貸,但問題是治標不治本,當然也成為了金融市場上這兩年最為突出的普遍矛盾。

7月14日,人民銀行高層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提前還款客觀上對商業銀行的收益,有一定的影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我們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或者是新發貸款置換原來的存量貸款」。這段話字不多但信息量卻很大,首先表明了一個態度,提前還貸是房貸市場存在的客觀矛盾。

商業銀行吃到嘴裏的肉,還真有可能要吐出來!

通常來說貸款合同是契約,只要簽了字按了手印幾十年也要履行約定,就算後悔只能認栽。央行的講話,似乎要變天了?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與借款人之間,自主協商變更合同約定。釋放兩個信號,第一:說明央行不會統一干預。第二:各個商業銀行可以自行決定利率下調,重新制定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發佈會上央行還透露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累計發放3.5萬億元,但上半年新增的中長期貸款只有1.46萬億,通常來說中長期貸款,所指向的主要是房貸。中間差額大約是2萬億,說明什麼問題呢?上半年提前還房貸的金額大約為200億。

再一個,據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了20.1萬億。截至目前,銀行躺着大約140萬億的天量儲蓄。要知道140萬億的概念,一年下來即便是2%的利率,每年也要支出兩百多億的利息。

通過上面的數據不難發現,如果大家提前還貸持續下去,天量資金只能在銀行睡覺。銀行本來就是靠利差賺錢,主要業務搞不走不說,經濟活力也無法釋放。毫無疑問,口子要撕開啦?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把錢提前還了,銀行連湯都喝不着,降低一點利息最起碼還有骨頭啃。不出意外,金融市場將迎來激烈的貸款競爭,它所對應的就是存量房利率終於要下降了!

最後借用新京報的一句話:「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才有可能讓大家敢於消費,才能化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