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首趟國際班列從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駛出,遠赴9826公里之外的波蘭羅茲。10年來,這條「鐵軌上的絲綢之路」不斷延伸,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已聯接境外100餘個城市,在全球供應鏈中創造了一條「黃金通道」,成都的「國際朋友圈」也越來越大。
10年來,成都國際班列不僅改變了成都的開放格局,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之路。
從紅酒商人到溝通「橋樑」
「成都國際班列成就了我」
這個4月,石蕤鋒很忙,因為糖酒會召開——這是疫情後行業首個全國性大型展銷會。氣氛和4月的天氣一樣火熱,他見了很多朋友,新想法、新合作一個一個在談。
今年是成都國際班列開行十周年。靜下來時石蕤鋒也回想起10年前:他正在法國學習葡萄酒市場經營,從電視新聞里知道「蓉歐快鐵」開行的消息,「周圍每個人都很好奇。」
石蕤鋒參加活動
在那之前,關於未來石蕤鋒有想過,大概會成為一個賣葡萄酒的普通商人,之後的事像光線射到三稜鏡,放出更多色彩:自貿區掛牌,綜合保稅區設立 ,成渝兩地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2萬列,越來越多的原產地企業注意到成都和石蕤鋒。
「做成都和(法國)波爾多之間交流的橋樑」——石蕤鋒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他感慨:「中歐班列成就了我。」
石蕤鋒是成都本地人。2012年,他24歲,前往法國波爾多學習關於葡萄酒的市場運營和管理知識。入學回答面試官的提問時,石蕤鋒記得自己的話:「我希望能在葡萄酒行業中成為成都與波爾多交流的橋樑。」
當石蕤鋒學習時,萬里之外的家鄉發生了一件影響他人生軌跡的事: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歐快鐵從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開出。「我印象深刻。」石蕤鋒說,他在電視上看到了新聞,「好奇,非常好奇——不只是我,還有國外朋友和來自中國的外省同學。」
新聞里的信息讓他們激動:「蓉歐快鐵的運行時間能控制在12~14天內,未來將有望加快至10天。」「班列返程時,計劃組織意大利、德國的整車,法國紅酒、手工香皂和香水等。」
石蕤鋒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時葡萄酒一般通過海運從歐洲運抵國內的港口城市,接着再通過陸運送往內陸,比如成都。「時間長,至少需要2個月,運費也不便宜。」
「這是一個機會,得去看一看。」在石蕤鋒看來,自己很可能不用做一個賣進口葡萄酒的普通商人了。2014~2015年間,石蕤鋒回國,與合作夥伴專程去成都青白江區考察蓉歐快鐵、成都鐵路口岸。一番參觀後,現場的信息又讓他們有些猶豫:「倉庫剛剛修好,很多地方還在建」「班列不多,開行得非常少」「倉庫裏面很空,貨也不夠豐富」……
不過,石蕤鋒還是決定「落子」,「我們看好班列開行的前景以及未來成都的發展。」2016年,石蕤鋒來到成都國際鐵路港開啟紅酒事業,「當時只有不多的幾家企業,我們可以說是『最早吃螃蟹』的人。」時間證明了石蕤鋒他們的判斷。
石蕤鋒關於生意的想法也越來越多。2018年底,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的法國及荷蘭國家商品文化館開館,由石蕤鋒的公司運營,「利用自貿區新機遇,打造成為一個集貿易,文化藝術交流,人才孵化及教育於一體的多功能展館。」
「中歐班列將成都從內陸城市變成了一個對外開放的高地,這話非常實際,是我們的切身感受。」石蕤鋒說道。
如果沒有中歐班列,「實話說,我們在成都很難吸引全球視線,引起葡萄酒原產地行業的目光。」石蕤鋒介紹,事實上已經有上游的酒庄生產企業開始把成都作為中轉站,「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設立倉庫,即『倉庫前置』。」中歐班列開行以前,他只在上海、廣東等地區見過這樣的方式,「倉庫前置對於我們來說,庫存、現金流的壓力變小了,對於上游企業來說,他們也可以面向更多客戶,商品的時效性也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當包裝上出現「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的字樣時,對石蕤鋒來說,他的創業故事也更豐滿了,尤其是面對客戶時,「我們這裡有自己的物流線路,有自己的品牌。」
「成都國際班列成就了我。」石蕤鋒感慨,他終於不再是一個賣進口葡萄酒的普通商人,「越來越接近兩地溝通的『橋樑』了。」
業務量增長約27倍
鐵軌上的「汽車生意」越做越紅火
2017年,成都鐵路口岸正式開展平行車進口業務,成都正業佶祥平行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作為試點企業之一,最早參與並見證了此項業務的開展。
談起公司這幾年在港區的發展情況,公司經理陳友富感觸頗深。「公司業務從平行車進口到現在的二手車出口,成長速度非常快。」他用兩組數據加以說明。
一組,是公司的「汽車生意」:從2017年的1600萬元到2022年的4.3億元,2022年的業務量比5年前增長約27倍;另一組,是團隊的變化:公司剛成立之時,在現代物流大廈,面積600餘平方米,員工共7人;現在在近50000平方米的保稅車城,員工也增加到60餘人。
陳友富向客戶介紹中歐汽車城展銷車(圖右)
2021年,正業佶祥公司取得二手車出口資質,成為首批六個試點企業之一。當年僅半年就實現二手車出口169台。「我們主要以新能源車出口為主,客戶集中在中東、中亞地區,同時俄羅斯對二手燃油車的需求也很大。」
2022年,港區共出口二手車4400餘台,其中正業佶祥公司出口1070台,占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陳友富表示,今年二手車出口繼續保持火熱狀態,儘管一季度是淡季,但預計出口會超300台。
石蕤鋒、陳友富的故事,只是眾多因成都國際班列而獲益的企業的縮影。截至目前,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超2.2萬列,輻射境外100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初步建立起以成都為主樞紐,西至歐洲、北至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立體多元的開放體系加速了「鋼鐵駝隊」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步伐。
2020年,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批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促進成都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疏運體系。首創全國「歐洲通」模式,以波蘭馬拉為主節點拓展至歐洲內陸腹地,實現三天內歐洲基本全覆蓋,推動「蓉歐」樞紐向「國際」樞紐逐步躍遷。
「成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成功開闢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有效助力了區域經濟發展質效提檔升級。」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至馬拉的「歐洲通」班列運行頻率提升至每周5—7班。
結合多式聯運新路徑的全面拓展,多向戰略通道優勢進一步顯現,一批「新發」「首發」班列促進成都與中亞、南亞、西亞、歐洲等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期間,開通成都至歐洲跨裏海、黑海經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國家的中歐南通道;新拓展成都至烏里揚諾夫斯克、拉脫維亞里加、盧森堡等專列,以及成都至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公鐵聯運班列;首發成都經漢堡至非洲的「蓉歐非」鐵海聯運班列,開闢中非國際貿易新通道。
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