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經理給基民們虧了多少錢?

隨着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暫破4後,人民幣對美元也短暫破7.25,美元指數站上110高位。美聯儲加息短期內把資本市場拖入高息時代,在企業高額融資成本和外債激增的情況下,想在資本市場獲得高回報率顯然是難上加難。

今年不管是基金還是股票,表現都不如人意,各大明星基金經理更是翻車翻得觸目驚心,前有醫藥女神葛蘭離職傳言,後有蔡姓頂流基金經理被「失聯」,儘管最後都被闢謠,但也反映出基金經理們的日子不好過。

去年春節前,我們盤點了葛蘭、張坤代表作分別為基民們賺了多少錢,結論是蘭蘭2019-2021年間中歐醫療健康虧了77億,坤坤2017-2021年中小盤賺了167億,2018-2021年藍籌精選賺了64.9億,現在我們又來盤點今年以來,各大明星基金經理們的表現。

首先是前段時間被傳失聯實際在休假的諾安蔡嵩松,2019年初擔任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經理,前兩年因押中芯片半導體賽道大賺特賺,所以人送外號「蔡總」,但隨着行業估值回調,所管理的諾安成長混合出現大幅回撤,「蔡總」也變成了「菜狗」。

今年諾安成長混合收益率為-38.05%,跌了近4成。雖說是混合基金,但從資產配置上來看,股票配置比例達到了94%,且行業集中度非常高,對科技行業配置比例超92%,意味着風來漲得猛,風走跌得也猛。

從規模份額來看,基金規模為266.36億,較去年末少了8億左右,這是因基金凈值下跌所致,基金份額一直是增加狀態,散戶持倉佔了97%,可見大家是越跌越買,不斷補倉。

從2022年中報來看,基金利潤為-66.89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基金繼續下跌19%,以規模266.36億計算,虧損50.61億元。今年合計虧損117.5億元。

接着是被傳離職的醫藥葛蘭,去年開始醫藥股大幅回調,機構減持散戶不斷入場,把蘭蘭管理規模衝上了千億大關,管理着上千億的盤子,每年光是管理費就上億,所以衝著這點蘭蘭也不可能離職。

葛蘭在之前《為基民們賺了多少錢》中分析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現在來看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表現,今年A類基金收益率為-28.56%,C類-28.99%。

從規模份額來看,A/C類總規模為710.81億,較去年末減少了65億左右,同樣也是凈值下跌導致,基金份額也是增加狀態,散戶持倉佔了99.35%。

從2022年中報來看,A類基金利潤為-34.02億元,C類基金利潤為-48.38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A類繼續下跌20.84%,規模325.86億,虧損67.91億元;C類繼續下跌21.03%,規模384.96億,虧損80.96億元。今年合計虧損231.27億元。

再看千億頂流張坤,之前也做過詳細分析。其代表作易方達藍籌精選今年收益率為-20.44%,規模627.79億,較去年末下降50億左右,份額微漲。

從2022年中報看,基金利潤為-48.39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基金繼續下跌14.27%,以規模627.79億計算,虧損89.59億。今年合計虧損137.98億元。

張坤的另一隻代表作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原易方達中小盤),今年跌幅為18.99%,雖說也跌了不少,但這個收益率在同類中還是排名前列,規模份額較年初時變動不大。

從2022年中報看,基金利潤為-10.43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基金繼續下跌13.92%,以規模199億計算,虧損27.7億元。今年合計虧損38.13億元。

同為消費賽道的劉彥春,他是繼張坤後第二位千億頂流基金經理,兩人持倉風格比較類似,都偏愛白酒。其代表作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今年收益率為-16.66%,規模452.14億,較去年末下降了64億左右,份額也下降了10億多,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減持的多半是機構持有人,個人投資者佔比上升。

從2022年中報看,基金利潤為-37.47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基金繼續下跌10.66%,以規模452.14億計算,虧損48.2億元。今年合計虧損85.67億元。

再看老將朱少醒,從業近17年只管理了一隻基金--富國天惠成長,這在明星基金經理中是非常少見的,但同樣逃不過今年大環境,基金收益率錄得-23.84%。

和別的基金經理有着明顯的風格偏好不同,朱少醒涉獵的行業廣泛,講究分散投資,配比均衡,從目前的持倉來看,涉及消費、科技、新能源、醫藥多個行業。從基金規模上看,343.68億的規模較上年末減少了30多億,總份額微漲,其中機構份額下降,散戶份額增加。

從2022年中報看,基金利潤為-44.72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基金繼續下跌13.36%,以規模343.68億計算,虧損45.9億元。今年合計虧損90.62億元。

同樣是均衡穩健型選手的興全謝治宇,也偏愛分散投資,分散風險,但在大環境普遍不好的情況下,分散也避免不了大幅回調,其代表作興全合潤混合,今年收益率為-29.17%。

從其持倉來看,前十大重倉僅佔39%,持倉行業同樣是科技、消費、新能源、周期等均衡配置。基金規模較上年末下降,份額增加,其中機構份額減少,散戶份額增加。

從2022年中報看,基金利潤為-54.98億元,2022年6月30日至今,基金繼續下跌15.3%,以規模298.14億計算,虧損45.62億元。今年合計虧損100.6億元。

以上6位明星基金經理,從跌幅來看蔡嵩松管理的基金以38.05%錄得跌幅最大,從虧錢金額來看,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以231.27億元最多。

上述基金規模份額中散戶佔比普遍增加,一部分是進場抄底的,一部分是為彌補虧損補倉的,但無一例外地都被套住了。很多時候不要迷信和神話基金經理,本質上每個人能力都有局限性,多數人往往只擅長一到兩種的投資策略,而市場又是周期輪動的,在一個預期風格截然相反的市場下,虧錢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所以投資最重要的還是學會個人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風,擇時往往比擇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