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剛果(金)實施了為期4個月的鈷出口禁令。而根據觀察者網5月21日消息,隨着禁令即將到期,剛果(金)傳出了可能繼續收緊鈷出口、延長禁令的信號,與此同時,剛果(金)與美國秘密推進的「礦產換安全」協議,向美國拋出了礦產合作的「橄欖枝」,讓中國企業在剛果(金)深耕十餘年的布局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在剛果(金)的關鍵礦產投資可謂是深耕多年,根基極為深厚。目前,中國企業在剛果(金)已經擁有世界上兩座最大的鈷礦。長期以來,中國的投資助力剛果(金)在礦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發展。在過去十年間,剛果(金)的銅產量增長至三倍,鈷產量增幅也近乎相當,這其中中國投資的作用功不可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銅和鈷的出口佔據了剛果(金)國內生產總值的40%左右,而在2024年,中剛雙邊貿易額接近270億美元,相比之下,同期剛美貿易額僅8.2億美元,中國作為剛果(金)主要貿易夥伴的地位不言而喻。
然而,剛果(金)政府貌似看到了鈷礦背後巨大的戰略價值,開始在中美之間打起了太極。他們希望引入美國力量,來撼動中國在該地區礦業資源開發商的絕對主導地位。而美國當前也正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控制更多稀土資源,雙方一拍即合。
早在今年4月,美國對華挑起「貿易戰」的前夕,剛果(金)便效仿美國與烏克蘭的關鍵金屬礦產協議,向華盛頓提出了一項「用礦產換安全」的協議構想。然而這一構想很顯然不切實際。主要原因在於兩點。首先,美國介入剛果(金)礦產資源的首要目的是制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對於為剛果(金)提供安全保障並沒有什麼興趣;其次,美國在過去的一系列所作所為無數次證明,他們的協議並不靠譜,隨時都有撕毀協議的可能性,剛果(金)跟美國合作,無益於與虎謀皮。值得一提的是,剛果(金)的鈷出口禁令擬於6月下旬解除,但其礦業主管部門人士在上周的2025年新加坡鈷業大會上透露,該國可能仍將收緊鈷出口政策。
「剛果(金)想從『賣礦者』變成『煉礦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剛果(金)代表皮埃爾·杜邦直言。過去十年,中國企業在剛果(金)投資超569億美元,建成了從礦山到精鍊廠的全產業鏈,全球80%的鈷精鍊產能集中於此。而剛果(金)本土企業僅能分得產業鏈末端微薄的利潤。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國企業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全球鈷業龍頭、中國洛陽欒川鉬業集團呼籲剛果(金)政府解除和撤銷現行鈷出口禁令。
據路透社5月21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洛陽鉬業在新加坡會議上直言:「若禁令延長至年底,全球LFP電池產能將驟降40%。」這並非虛張聲勢——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已開始測試無鈷電池,若大規模商用,剛果(金)將失去新能源產業鏈的核心地位。剛果(金)在此時選擇與美國達成合作並考慮延長禁令,無疑將自身置於一個微妙的境地。
這場博弈沒有贏家,只有不同的代價。若剛果(金)選擇站隊美國,可能失去中國市場的穩定訂單;若倒向中國,則需直面美國的制裁威脅。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確定的:全球70%的鈷礦仍在剛果(金)地下沉睡,而誰能真正尊重這片土地的主人,誰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