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也是預測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之一

PPI生產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的簡稱,是衡量生產製造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的指數。


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管理層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一般來說,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原始階段,這時候的標誌是商品還沒有進行任何加工;中間階段,這時候的標誌是商品還需要做進一步加工;完成階段,這時候的標誌是商品不需要再做任何加工。


因而PPI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信息,是CPI之前奏。


跟CPI一樣,PPI也是預測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之一,只不過其反映主要集中在,通貨膨脹轉移至消費品這一環節之前,在一定意義上其預測通貨膨脹,比CPI更具前瞻性。


所以這兩者之間的變化情形可能會不一致,並且對CPI的傳導作用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


從我國的數據來看,在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方面,CPI受PPI左右的情況比較多。在工業品向生活用品的傳導上面,CPI很多時候的表現不一定和PPI一致。


PPI上漲了,很多時候CPI受到的影響不一定明顯,甚至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反之亦然。


當然,如果CPI與PPI發生長時間背離的情況,也是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的。


從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


在宏觀經濟方面,當PPI持續過高,說明經濟可能出現了過熱現象,2001—2004年PPI特別活躍,消費需求增長相對穩定,終端消費品價格的變動主要源於上游產品價格的波動。


2004年之後,由於居民對終端消費品的需求出現了顯著變化,使得下游商品價格帶動上游產品價格發生明顯變化,尤其是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隨着居民對住房、汽車消費品需求的爆發性增長,使得原有的供求平衡被打破,最終使CPI快速上漲並拉動PPI迅速攀升。


「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你還記得嗎?也是同樣的道理。


反之,如果PPI增速放緩,將會有效緩解CPI增速過快所產生的壓力,從而有效降低通貨膨脹的預期,但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發展放緩的可能性。


2008年下半年,隨着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深,各種商品價格回落,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使得CPI回落,最終PPI也在隨後幾個月有明顯回落。


通常,當CPI和PPI長期保持上升狀態,一般意味着經濟建設增速加快,通貨膨脹開始上升。如果兩者上升速度過快,則勢必會導致過度的通貨膨脹,進而破壞經濟建設。反之,如果兩者同時下跌,則意味着經濟建設增速減慢。


金融就在我們身邊,把晦澀難懂的金融知識,用大白話整理出來,每周更新,初心只有一個:與您一起切磋研習。


關注我們,成為朋友,共同成長。本文由「金一先生2022」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