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
5月6日,化橘紅文化藝術交流暨封壇活動在化州舉行。頗具意義的是,該活動現場認購典藏級化橘紅總金額超過50萬元。活動不但承接了上一次的熱度,並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底蘊與內涵,尤為值得鄉村振興和中藥振興的各方參與者關注與借鑒。
從宏觀來看,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廣東,如今如火如荼進行的,就是化橘紅「12221」市場體系建設工作。兩種維度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全力推動化橘紅在全國、全世界有更高的知名度、品牌美譽度。
化州以化橘紅聞名海內外,這是因為它是國家名貴道地藥材、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也是中國「四大南葯」和 「十大廣葯」之一。至於功效更是獲得了歷史的認證,具有健胃行氣、化痰止咳等功效,所以會有「南方人蔘」「一片值千金」的論語。
從現實來看,化橘紅要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適應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必然要考慮多元化支撐點與落腳點。在目前的語境下,藥效價值是第一位的,這是化橘紅的根本。除此之外,「封壇」活動,也在重磅喚醒社會各界對其投資屬性的關注。因為正如陳年名酒越久越貴一樣,上等化橘紅在保存良好的條件下,同樣也具有這樣一種傳承後世,價值倍增的經濟價值。
中藥功效是基本點,金融屬性是增長點,那麼二者的融合互補,造就的其實就是一種更值得仰望的關乎國粹精華的文化尋味。因為從古到今,化橘紅文化一直都是化州的社會印記、文化印記和歷史印記。這個文化深入到當地人的集體意識中,如今在發源地有平台和載體把這種共同精神印記加以強化和升華,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回歸和文化復興的標誌。因此,封壇儀式有着強化和發揚本土文化的重要意義。
夯實了嶺南文化自信,緊接着的就是對外傳播。近年來,化州大力推進化橘紅產業發展,以化橘紅為主原料的系列產品60多種,全產業鏈產值超35億元。那麼,化橘紅文化必然就會隨着這個神奇的果實流傳到世界各地。此時,文化價值的升華與溝通就要相應跟上。尤其是外地人、局外人對化橘紅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如何結合中藥國粹、養生防病、關愛家人、社會交際、收藏傳世等系列意義,為化橘紅點石成金,就需要相關企業和機構的開發創想,積极參与了。
所以,化橘紅不是一個封閉的標本,而是一個有着更多開放的解讀價值的樣本。它提醒着業內人士,堅守古法技藝、傳承非遺文化,才能讓這個品類保持貴族血統,防止在發展中走樣。它也在提示許多人,只有充分發掘它的血統內涵,結合現代人對生命的珍視,才能讓寶貴的藥材也變得高貴起來,進而讓社會對文化遺存產生由衷的敬仰與追隨。當到達這個更高文化層次的時候,化橘紅的經濟地位才是真正的築牢並能長期發展。(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許張超
審簽|吳瑕
實習生|徐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