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億萬富豪「大贏家」:身家一年飆升超過2300億元,躋身前四強

2025年04月13日17:12:11 財經 1868

2025年4月消息:《福布斯》雜誌發佈了2025年全球億萬富豪榜。今年上榜人數首次突破3000大關,達到3028位,同比增加247位。財富總和高達16.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4萬億元),比2024年增加了2萬億美元。

中國內地及香港共有516位億萬富豪上榜,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902人),仍未恢復到2023年的562位峰值。但總財富達到1.6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6%,超過2023年的1.67萬億美元。

中國億萬富豪「大贏家」:身家一年飆升超過2300億元,躋身前四強 - 天天要聞

《福布斯》雜誌統計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5位身家倍增的億萬富豪。寒武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身家上漲331%至125億美元。這是一位學霸,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獲博士學位。2016年3月,他和哥哥陳雲霽一起創辦了寒武紀,主攻AI芯片,陸續推出雲端訓練(思元290)、雲端推理(思元100、思元270及思元370)等產品。

去年,寒武紀實現營收11.74億元,同比增長65.56%;凈虧損4.43億元,成立至今仍未實現盈利,累計虧損規模超過50億元。不過值得期待的是,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首次實現盈利。作為國內AI芯片領軍者,隨着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有望依託不斷擴展的產品布局和生態建設逐步搶佔市場。

中國億萬富豪「大贏家」:身家一年飆升超過2300億元,躋身前四強 - 天天要聞

寧德時代創始人兼董事長曾毓群身家上升65.5%至379億美元。去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3620.13億元,同比下降9.7%;凈利潤507.45億元,同比增長15%。動力電池系統銷量381GWh,同比增長18.85%,連續八年登頂全球第一;儲能電池系統銷量93GWh,同比增長34.32%,連續四年領跑全球。4月10日,公司獲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將重點用于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

比亞迪創始人、董事長、CEO王傳福身家增加85.9%至264億美元。去年,比亞迪累計交付427萬輛新能源汽車,蟬聯全球第一。營收達到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首次超越特斯拉的9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24億元)。今年,公司計劃在全球交付550萬輛汽車,佔領更多海外市場。

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身家增長50.9%,以6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60億元)登頂中國首富,超過鍾睒睒馬化騰。位元組跳動估值達到3120億美元,主要得益於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發力。截至3月4日,旗下的AI平台「豆包」日活躍用戶達到2947萬。

中國億萬富豪「大贏家」:身家一年飆升超過2300億元,躋身前四強 - 天天要聞

以凈值計算,今年財富增長最多的是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身家大漲299%(3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77億元),以435億美元成為中國第四大富豪。從全球範圍來看,他是財富增長第四多的富豪(並列),僅次於埃隆·馬斯克(+1470億美元)、拉里·埃里森(+510億美元)和馬克·扎克伯格(+390億美元)。

這主要得益於小米汽車的出色表現,自去年4月3日開始交付,起售價21.59萬元的中大型轎車SU7,累計交付量已突破20萬輛。今年2月27日推出的SU7 Ultra,起售價52.99萬元,兩天就獲得1.5萬台大定。備受矚目的首款純電SUV車型YU7,計劃六七月正式上市。為了完成2025年交付目標(35萬輛),一期工廠月產能已從1.25萬輛提升至2.4萬輛,二期工廠正在積極擴建,預計9月投產。

不過就在3月底,一輛SU7在高速路上碰撞後爆燃,持續引發熱議,小米和雷軍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前的智能駕駛都並不是完全的自動駕駛,而是智能輔助駕駛功能(L2級),企業要適當合規宣傳,消費者更需保持警惕。

中國億萬富豪「大贏家」:身家一年飆升超過2300億元,躋身前四強 - 天天要聞

中國億萬富豪「大贏家」:身家一年飆升超過2300億元,躋身前四強 - 天天要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這家券商兩高管齊請辭,任職期間自營巨震、合規危機,三大「異常」被關注 - 天天要聞

這家券商兩高管齊請辭,任職期間自營巨震、合規危機,三大「異常」被關注

財聯社5月7日訊(記者高艷雲)節後首個交易日,東海證券的人事變動成為業內矚目的焦點,一場「人事地震」在這家券商悄然發生。4月29日,東海證券發佈公告,公司董事會於4月26日收到職工監事、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楊明遞交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楊明辭去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參股公司所有職務。董事長王文卓代為履行...
60億公司被1元賣掉 - 天天要聞

60億公司被1元賣掉

60億收購的公司被1元賣掉,這通常是企業為保殼或剝離不良資產而採取的極端措施,背後涉及複雜的商業邏輯和風險考量。
AMD財報超預期,整體銷售額飆升36%,美股盤後漲超4% - 天天要聞

AMD財報超預期,整體銷售額飆升36%,美股盤後漲超4%

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周二公布的第一財季收益超出預期,並對本季度收入給出了強勁的指引。該公司的數據中心部門,包括人工智能(AI)圖形芯片和中央處理器的銷售額,超出了預期,增長了 57%。AMD 的預測還包括 8 億美元的成本,該公司表示,這是由於本季度美國限制了該公司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而產生的。美國超微半...
租個工位來創業 省城興起「共享辦公室」熱 - 天天要聞

租個工位來創業 省城興起「共享辦公室」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生活中,共享經濟已不陌生。如今,共享辦公室正悄然興起,按月甚至按天支付租金後,即可拎包辦公,桌椅、網絡、茶水間、會議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種更有性價比的辦公模式,受到一些剛起步的創業人士
企業出海應對特朗普關稅大棒,是否可行、如何可行? - 天天要聞

企業出海應對特朗普關稅大棒,是否可行、如何可行?

當前,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企業出海對於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現代化企業的打造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在美國向我國發起關稅戰的時代大背景下。目前我國企業出海的模式豐富多樣,涵蓋了規避貿易壁壘、市場多元化與需求升級、技術合作與創新追趕、品牌國際化與標準制定以及供應鏈安全等多個方面。小...
國產AI芯片獲熱捧:推理需求爆發,產業鏈解題效率提升 - 天天要聞

國產AI芯片獲熱捧:推理需求爆發,產業鏈解題效率提升

旺盛的AI推理需求支撐下,國產AI芯片廠商業績支撐力大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國內AI芯片核心公司中,寒武紀連續六年虧損的紀錄在2024年四季度開始終結,並將這種趨勢延續到今年一季度;海光信息業績處在穩定態勢,在今年一季度更是
「蘇大強」「含科量」逐年遞增   江蘇上市公司去年研發支出再創新高 - 天天要聞

「蘇大強」「含科量」逐年遞增   江蘇上市公司去年研發支出再創新高

本報訊(記者 劉揚) 在當前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快速崛起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上市公司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推動長效發展的戰略性支撐要素。繼2022年突破千億元大關後,江蘇省內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再創新高。隨着2024年年報披露工作正式收官,A股上市公司2024年的研發投入情況也浮出水面。Wind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