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還是簽了。
當地時間4月2日,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5日凌晨0時01分生效。
此外,美國稱,他們還會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徵收更高的「定製」版「對等關稅」。該關稅要比其他國家的「最低基準關稅」晚上4天生效,也就是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0時01分生效。
所謂的「對等關稅」,其實就是美國政府想要掙一波快錢、緩解財政壓力的同時,也能以「對等關稅」為籌碼換來對方的讓步。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這次10%的「最低基準關稅」也把烏克蘭包含在內,但俄羅斯不在其內。
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加速製造業迴流。
在這方面,特朗普可以說是一直在努力。
甚至公開直接的表示,想不受影響就在美國建廠。
不過,以這樣損人不利己的手段,只追求效率不追求後果,想在短時間內就讓美國重興製造業,不合理也不現實。
就算成功了也必然會留下一系列的後遺症。
雖然特朗普一直對外宣稱,徵收「對等關稅」是為了實現「貿易公平」,好像美國在貿易中吃了大虧。
但實際上,美國怎麼可能會吃虧,真相恰恰相反。
美國這種不顧客觀事實、盲目的追求「對等關稅」的行為,才算是破壞貿易環境,是真正的不公平。
美國這次「一刀切」的實行「對等關稅」,表面上是為了公平,實際上都是算計。
其他國家自然也不會相信特朗普所謂「為了公平」的鬼話。
4月3日,中國商務部做出回應,表示中國將「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而加拿大總理卡尼更是在4月2日當天就作出聲明,他在渥太華表示,他將與特朗普的「對等關稅」「進行對抗」。加拿大將採取反制措施。
與之相反的則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雖然譴責了特朗普的行徑,但也只是嘴上說說,它表示不會以對等關稅進行報復。
歐盟的態度一方面隨時揚言反擊,但也偏向談判。
而英國的應對方法更加迂迴,它只想通過與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議來減弱「對等關稅」的影響。
雖然一些西方國家確實缺乏反擊美國的勇氣,但這並不意味着,美國就避免了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比如美國對外加征關稅,本來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一些國家哪怕選擇不反制美國,但美國一樣會受到影響。
此外,美國對全球無差別加征關稅,不僅會削弱美元霸權,而且還會促使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跟中國加強合作。
據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對等關稅」稅率達到34%,越南的關稅為46%,泰國關稅為36%,印度尼西亞關稅為32%,印度關稅為26%,日本關稅為24%,韓國關稅為25%,歐盟國家關稅為20%。
總的來說,西方國家無一倖免,但對俄羅斯卻似乎是「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