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全國兩會精神,感知經濟發展脈搏。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聯合上海社科院日前舉辦2025年第一期中外媒體學術沙龍,與會專家圍繞「高質量發展」主議題及「『一帶一路』與全球合作」「綠色轉型與『雙碳』目標」「城鄉融合與共同富裕」等分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首先從經濟熱詞新詞中解讀中央經濟政策精神。她指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適時降准降息等措施表明,宏觀政策將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定經濟大盤。全方位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是全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商旅文體展」和銀髮經濟、冰雪經濟等新的消費場景體現了政策從「物」到「人」的轉型。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熱詞凸顯了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沈開艷認為,這些熱詞新詞旨在通過綜合施策促進經濟穩中有進,政策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效率提升,從「穩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深化。

上海社科院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劉亮圍繞「一帶一路與全球合作——聚焦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這一主題,介紹了上海在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方面的創新舉措。2024年,上海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總額達到1.67萬億元,增長6.4%。上海在服務「一帶一路」中主要有四個發力點:一是發揮上海平台優勢,打造絲路品牌;二是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教育等民生建設項目落地;三是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區域聯動,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融合;四是完善「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機制,夯實制度保障。2025年,上海將積極融入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支持企業優化海外投資合作布局,積極啟動並實施全球科技支持計劃,布局建設一批新的「一帶一路」的聯合實驗室,依託開放優勢、市場優勢、產業優勢以及綜合成本優勢,加快建設 「一帶一路」的重大載體。
上海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盛壘以「綠色轉型與『雙碳』目標」為題作彙報交流,分享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綠色發展的內容。他認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孵化綠色能源等新產業,催生數字化、智能化新模式,孕育清潔能源新動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盛壘指出,上海在科技綜合實力、產業轉型升級和高層次人才等方面有基礎優勢,未來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讓更多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水平,發揮好上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龍頭示範引領作用。
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希東在會上分享了政府工作報告里有關共同富裕的內容,指出要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以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共同富裕,加大社會保障和民生力度。他表示,上海持續推動老年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努力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打造兒童友好型、生育友好型城市,積極推進舊區改造項目。上海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也展現了新的作為,通過對口幫扶向中西部地區輸送大量人才、資金、產業和技術,努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醫院門診異地結算、交通卡跨省使用等制度改革成果擴展到長三角乃至全國,為廣大群眾帶來切實便利。
互動發言環節,境內外媒體記者媒體就「美國關稅政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的應對」「中國如何進一步提振內需」「共同富裕與收入分配製度如何體現公平」「營商環境建設與如何加強外資信心」等問題與四位專家進行交流。
原標題:《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首場中外媒體學術沙龍談了這些話題》
欄目編輯:裘穎瓊 文字編輯:張鈺芸 圖片來源:閆錦
來源:作者:通訊員 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