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中央商場(600280.sh)發佈公告,稱將以2500萬元,從北京創新工場創業投資中心(下稱「創新工場」)手中接過安徽中商便利店有限公司(下稱「安徽中商」)20%股份,並約定分39期付款。
高溢價接盤子公司股份,安徽羅森便利店連年虧損
安徽中商成立於2018年5月,擁有安徽地區羅森便利店的特許經營權。通過「直營+加盟」的模式,安徽中商擴張一度比較迅速,截至2019年末,門店數量便達到50家,到2022年末,進一步攀升至240家。目前,公司門店已經拓展至包括合肥在內的安徽15個城市。
但近兩年,安徽中商所轄羅森門店數量開始下降,截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末,數量分別為238家222家。
實際上,安徽中商業績一直欠佳。《資產評估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3.33億元、3.29億元、3.25億元,逐年微降;凈利潤分別為-1459.53萬元、-543.88萬元、-896.41萬元,連續虧損。且截至2024年末,公司合併凈資產已經變負,為-408.84萬元。
如此狀況下,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以收益法,給予了1.27億元的估值,較凈資產溢價1.31億元。
公告稱,此次收購,可以「更好地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並提升盈利能力,減少內部協調成本,實 現協同發展」。只是,收購完成前,中央商場本就是安徽中商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44%。
就「在收購之前,中央商場與安徽中商之間存在哪些低效運營的情況,為何需要以如此高溢價進行收購,收益法評估過程是否合理」等疑問,南都記者向中央商場發送了郵件,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

創新工場虧本離場,中央商場46億元短債壓頂
中央商場本次所購股權,來自創新工場。
2018年10月,安徽中商進行過一次增資,彼時,創新工場以6000萬元,拿下了安徽中商20%股份。換句話說,六年多時間過去,創新工場此番投資以虧損3500萬元告終。
與此同時,中央商場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2017年,中央商場營業收入達到84.53億元的歷史峰值,扣非凈利潤亦達到2.58億元,但自此之後,經營業績每況愈下。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8.81億元、24.97億元、24.5億元,下滑勢頭未止,扣非凈利潤更是從2018年開始,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24年,公司扣非凈利潤預計繼續虧損0.95億元至1.57億元,原因為房地產市場不振及傳統商超渠道消費下滑。
中央商場實際控制人是祝義財,後者同為雨潤食品(01068.hk)實控人,2004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其以2.3億美元身價坐上江蘇首富之位。2014年前後,雨潤集團整體銷售額達到1500多億元,擁有員工13萬人,綜合實力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7位。
不過,經歷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祝義財被監視居住事件後,「雨潤系」債務危機爆發,並於2022年1月正式通過雨潤集團破產重整方案,約定將275家公司股權調整至「雨潤精選」證券化平台,該平台承諾,於2026年度實現不少於50億元的凈利潤,於2027年內申請ipo上市。
中央商場亦在變陣。早在2019年4月,祝義財之子祝珺走上台前,成為公司新任董事長。羅森便利店(包括安徽羅森及南京羅森)則是中央商場重點推進的項目,並一度提出「2019年,羅森便利店爭取實現b輪融資」的目標。
不過很顯然,這一目標遲遲未能實現,曾經的投資者也選擇了割肉離場。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央商場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剩0.82億元,卻有着高達46.61億元的短期借款,以及5.9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這或許也是付給創新工場的2500萬元需要分39期支付的原因。
采寫:南都記者 繆凌雲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