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准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關於2025年的貨幣政策,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明日前在接受風口財經採訪時表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就意味着:
第一,央行可能進一步降准。2025年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再下調兩次,每次25個基點。考慮到目前部分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在5.0%左右,而另一些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7%-8%,因此,2025年更可能採取非對稱式的降准;
第二,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息。2025年,1年期與5年期LPR利率可能再降低60個基點左右,分別達到2.5%與3.0%左右。央行將會通過調降OMO利率(尤其是7天逆回購利率)來促成LPR利率的調降;
第三,央行可能將存量房貸利率再度下調25個基點;
第四,央行可能繼續實施較大規模的結構性貨幣政策,通過再貸款去影響商業銀行,最終促成結構性目標的實現;
第五,央行可能加大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力度,適度放鬆一些宏觀審慎監管指標的約束,以促成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
張明還預計,2025年經濟增速目標仍會定在5.0%左右。一是確保在2035年實現人均GDP在2020年基數上翻番的目標,要求該期間的GDP隱含增長率不低於4.6%(假定GDP增速等於人均GDP增速);二是設定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長目標,有助於在目前信心與預期較為低迷背景下提振信心與預期;三是年度GDP增長目標是最重要的政策指揮棒,通過設定較高的經濟增長目標,有助於促進各有關部委調動各種資源來確保經濟增長。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