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大眾新聞獨家獲悉,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信銀行」)行長助理於曉紅已「失聯」。
本報就該消息聯繫百信銀行方面進行求證,截至發稿前,未收到百信銀行方面答覆。
百信銀行成立於2017年,和一般的民營銀行不同,百信銀行是國內第一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發起設立,中信銀行控股,目前註冊資本已增至56.34億元。
於曉紅於2021年1月獲銀保監批複擔任百信銀行行行長助理,成為百信銀行7位高級管理層團隊之一。
在於曉紅事件之前,去年8月,百信銀行就因未嚴格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相關要求等涉11項違法行為類型,被監管給予警告,收到一張超500萬元的罰單:
同時,百信銀行時任行長助理李某朝、徐某以及前惠普信貸事業部技術總經理、現平台金融事業部總裁朱某沂被處以不同金額的罰款。
2024年,百信銀行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也都出現了明顯的縮水、下滑,總資產規模在上半年縮水79億元。
水深火熱的市場競爭,內部合規問題的整肅,高級管理層的突然失聯,都意味着百信銀行正在面臨不同尋常的變化。
2024年上半年,除了微眾、網商、等具有絕對優勢的頭部梯隊代表,民營資本參股的 「互聯網」銀行們,資產規模增長都普遍過於依賴助貸的「快餐式」增長,並沒有建立起打造核心資產的自營能力。
今年上半年,百信銀行的業績也出現了縮水。
截至2024年上半年,百信銀行總資產為1046.1億元,較去年末的1125.1億元,縮減了79億元;貸款餘額754.29億元,縮減了45.42億元。
報告期內,百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2.35億元,同比下滑3.54%;凈利潤4.65億元,同比下滑2.92%。


在經歷了2017-2020年第一階段的探索性成長後,百信銀行2021-2023年開始業務規模和營收能力上保持增長趨勢,開始穩定盈利。然而2023年起,百信銀行的各業績指標的增長速度出現大幅下降,並在2024年開始負增長。
從貸款結構來看,百信銀行以發放個人消費貸款為主。2023年末,百信銀行的個人貸款餘額為760.21億元,占貸款及貸款總額的91.17%。
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660.10億元,佔比79.16%。其中,自營部分餘額 340.43 億元(百信銀行定義為通過各場景以品牌推廣、聯合營銷、客戶推薦等方式開展的自主運營、差異化定價的消費貸款業務);平台合作貸款餘額 319.67 億元(百信銀行定義為與合作機構合作,並引入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提供增信服務的貸款。)。
截至2023年末,百信銀行的不良貸款11.26億元,不良貸款率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