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重啟IPO:用戶增長放緩,盈利主要靠降本

2024年04月13日12:55:29 財經 1142

界面新聞記者 | 佘曉晨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時隔兩年,國內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重啟IPO。

4月12日,喜馬拉雅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為聯席保薦人。根據最新招股書,喜馬拉雅2023年營收為61.6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2.24億元。

喜馬拉雅求上市的道路頗為曲折,在此之前已數次提交IPO申請。2021年5月1日,喜馬拉雅提交赴美IPO申請。同年,據路透社報道,喜馬拉雅已撤回申請在美國IPO計劃。2021年9月13日,喜馬拉雅遞交港股招股書;2022年3月29日,喜馬拉雅更新招股書,為按照聯交所上市規則要求更新數據和資料。

根據招股書,騰訊、閱文、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為喜馬拉雅戰略投資者,主要財務投資者包括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創世夥伴資本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上海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嘉興秀洲金控等。

目前,喜馬拉雅的收入來源包括訂閱、廣告、直播和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

這家成立了十多年的公司積累了大量「耳朵經濟」的用戶,這是公司獲得收入的基礎。2023年,喜馬拉雅全場景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03億,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達1.33億。

不過,在互聯網流量見頂的大環境下,喜馬拉雅也面臨用戶增長放緩的危機。

2021年,喜馬拉雅全端平均月活躍用戶為2.68億,同比增長24.4%,2023年這一數字的同比增長速度僅為3.9%。此外,與2022年相比,喜馬拉雅2023年的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用戶及移動端平均月活躍付費會員的付費率各自略有下降。公司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戰略重心轉向吸引及留住客單價較高的用戶,並加強具有更大變現潛力的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喜馬拉雅重啟IPO:用戶增長放緩,盈利主要靠降本 - 天天要聞

最新招股書披露了喜馬拉雅2023年全年的經營情況。喜馬拉雅2021年、2022年、2023年營收分別為58.6億元,60.6億元、61.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4%、51.9%、56.3%。2021年、2022年、2023年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7.18億元、-2.96億元、2.24億元。

喜馬拉雅重啟IPO:用戶增長放緩,盈利主要靠降本 - 天天要聞

收入結構上,2023年喜馬拉雅來自訂閱服務的營收為31.89億元,來自廣告服務的營收為14.23億元,來自直播的收入為11.3億元,來自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的營收為4.18億元。

其中,訂閱收入是喜馬拉雅的支柱業務。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訂閱收入均佔總收入的50%以上。

來源於廣告的收入是喜馬拉雅收入的第二大來源。過去三年,廣告收入在總收入的佔比分別為25.4%、24.2%及23.1%。

喜馬拉雅直播服務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銷售消耗性虛擬禮物及物品。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這部分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1%、19.1% 及18.4%。

近兩年,喜馬拉雅還探索了創新業務。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喜馬拉雅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產生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4%、5.9%及6.8%。

這部分收入指的是來源於其他各種渠道的收入,包括銷售自行研發的物聯網設備、IP衍生文創產品、定製音頻服務、電子商務及音頻轉文字(將受歡迎的音頻專輯轉換為出版書籍)。

事實上,過去幾年喜馬拉雅的商業模式並未發生明顯變化,公司也在大力投入播客業務,以此拓展更多內容類型和變現方式,但創新業務的貢獻穩定而微小。實現盈利主要得益於降本——公司在招股書中說明了盈利能力提升的方式,包括用戶群擴大、變現能力增強;優化成本結構提高毛利率和提升運營效率。

具體而言,喜馬拉雅已將收入分成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降低至23.4%。這部分收入是內容平台向創作者和第三方IP支付的款項,在喜馬拉雅,IP尤其重要。此外,喜馬拉雅的各項開支佔總營收的比例均有所減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17億元。

整體環境來看,近期港股市場有所回暖。中信證券于于4月12日發佈研報稱,港股科技互聯網公司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而對於喜馬拉雅來說,儘管公司當下已實現盈利,但音頻市場和自身用戶量都不再高速增長,喜馬拉雅在衝刺「上岸」之時,也急需證明自己未來的潛力。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錦華新材關聯交易數據披露存在矛盾,部分產品產能利用率下滑 - 天天要聞

錦華新材關聯交易數據披露存在矛盾,部分產品產能利用率下滑

浙江錦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酮肟產業鏈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構建「酮/醛肟-肟基硅烷-羥胺」綠色循環產業鏈,主要產品有肟基硅烷、羥胺系列、酮/醛肟系列三個品類,該公司目前正在申請在北交所上市。根據招股書披露,錦華新材的董事長雷俊,此前於2019年3月之前在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2019...
通達集團附屬認購1.56億元工商銀行理財產品 - 天天要聞

通達集團附屬認購1.56億元工商銀行理財產品

智通財經APP訊,通達集團(00698)公布,於2025年7月3日,公司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通達創智利用其閑置資金認購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為人民幣1.56億元,產品年期29日,預期年化收益率0.65%至1.99%。...
國網天津電力:智慧防汛築牢電網「安全堤」 - 天天要聞

國網天津電力:智慧防汛築牢電網「安全堤」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7月2日起,天津市出現強降雨,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於2日14時啟動市防洪四級應急響應。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聞「汛」而動,同步啟動應急響應,聚焦電力設施智慧防護與重點區域防汛能力提升,以科技創新構建防汛安全防線。
創新葯產業鏈觀點更新0703 - 天天要聞

創新葯產業鏈觀點更新0703

1、2025Q2醫藥板塊整體業績表現•核心推薦方向分化:2025年第二季度醫藥板塊各細分領域業績分化。創新葯及創新葯產業鏈為核心主推方向,其表現依託中報業績、基本面及後續催化劑,且板塊中報情況與一季度接近。器械板塊貝塔未起,但部分個股延續Q
河南企業圈領導專家走進中德集團參訪交流 - 天天要聞

河南企業圈領導專家走進中德集團參訪交流

6月29日,中投國控集團戰略研修院院長、中投企業傢俱樂部執行主席劉春艷,知名經濟學家、曾擔任雙彙集團等多家企業董事和首席管理專家顧問組長的王在安,北京和君諮詢合伙人、 河南區域公司總經理王晉,中經融媒體中心主任董思銘,河南省標識行業協會常務
港股收盤|三大指數走弱集體收跌 創新葯概念熱度逆勢高漲 - 天天要聞

港股收盤|三大指數走弱集體收跌 創新葯概念熱度逆勢高漲

財聯社7月3日訊(編輯 馮軼)今日港股三大指數高開低走,午後跌幅收窄。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0.63%,報24069.94點;科技指數跌0.67%,報5233.71點;國企指數跌0.88%,報8648.44點。方正證券認為,驅動本輪港股走強的因素並未出現反轉,我國經濟基本面韌性強,並且當前處於盈利下行周期尾聲階段,疊加一系列政策利好出台,市...
如何讓摺疊屏不再嬌貴?vivo X Fold5三防摺疊屏 - 天天要聞

如何讓摺疊屏不再嬌貴?vivo X Fold5三防摺疊屏

摺疊屏手機一直以來給人的「嬌貴」 印象,成為了阻礙其進一步普及的一大難題。不過,vivo X Fold5的出現,有望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它不僅在防水、防塵、防凍方面表現卓越,更在電池技術與續航能力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在行業標準之上樹立了新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