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蓬:有友食品業績雙降,泡椒鳳爪為何不「香」了?

2024年04月01日17:15:12 財經 1572

中新經緯4月1日電 題:有友食品業績雙降,泡椒鳳爪為何不「香」了?

作者 朱丹蓬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

朱丹蓬:有友食品業績雙降,泡椒鳳爪為何不「香」了? - 天天要聞

朱丹蓬

近日,「泡椒鳳爪第一股」有友食品發佈2023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9.66億元,同比下降5.6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24.38%。有友食品在2023年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降,營收跌至10億元以下,歸母凈利潤連續3年下滑。

對於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友食品表示是銷售收入減少、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銷售費用增加。不過,從其財務數據看,至少還有三點特別值得注意。

一是泡椒鳳爪主業略顯乏力。從數據上看,泡椒鳳爪業務在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22億元,同比下降7.67%,毛利率為28.84%,下滑1.20%。而且毛利率在近幾年基本維持着下滑的趨勢。這是因為,泡椒鳳爪領域屬於一個紅海、相對低端的行業,行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整個行業也屬於完全競爭的狀態,意味着即使是小型生產企業也能參與,因此在大量低價產品的衝擊之下,泡椒鳳爪這一細分品類發展很容易遇到「天花板」,有友食品泡椒鳳爪業務也勢必會受到衝擊。另外,以王小鹵、麻爪爪等為代表的新晉品牌在後緊逼,且在線上渠道加緊攻勢,新品牌們依託產品的創新、升級迭代,已經收割了很多新生代客戶群體,未來的品牌效應與規模效應或進一步提升。這導致有友食品腹背受敵,會感受到市場更大的壓力。在泡椒鳳爪這一老本行中,有友食品或許很難繼續「引領市場」。從產銷量上看,也已有所反映。有友食品泡椒鳳爪2023年生產1.49萬噸、銷售量1.47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13.67%、17.82%,庫存量230.12噸,同比大漲三倍左右。

二是其他業務相對比較薄弱,一直沒有突破泡椒鳳爪的「爆款」創新品類出現。單一市場結構難以適應長期的競爭,其他板塊業務必須發力。有友食品非泡椒鳳爪類產品佔比從2019年至今佔比確實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仍不明顯。在有友食品2023年年報中,「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的風險」依然被列入其中。有友食品將泡椒鳳爪作為單一產品結構短期內會大幅提升生產效率,但長期來看風險較大。比如上游原材料價格起伏、下游銷售情況波動、市場競爭環境變化等,產品多元化是必然趨勢。目前,有友食品也在豬皮晶、竹筍、雞翅、豆乾到花生等品類上做出一些新的嘗試,但幾大主要品類中還未能有哪幾種實現像泡椒鳳爪一樣的「爆款」突破。而且,如何從大健康的角度出發,在非腌制類食品上研發創新,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消費場景有待拓展。有友食品的主要產品基本都是休閑零食,屬於衝動型消費品,且受到消費場景影響較大。泡椒鳳爪曾經被視作是「高鐵零食」,然而在此前疫情期間人流外出受影響情況下,泡椒鳳爪的消費場景受到了較大影響。疊加量販零食等新場景湧現,休閑食品品牌更需要思考如何拓寬邊界,擺脫存量限制,去創造新的增量機會,通過新的場景,搶佔年輕群體。此外,疫情之後,消費者對休閑零食健康需求提升,如何拓展大健康方面產品品類和消費場景也值得有友食品思考。(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 天天要聞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與此同時,AI時代網絡安全的「新議題」,不但切中了國內企業最實際的需求,與聯想中小企業業務群一直以來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與企業客戶攜手共同創新成長、高效陪伴客戶走向成功的價值邏輯也密不可分。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着一副「好面相」? - 天天要聞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着一副「好面相」?

如果說一碗即食麵也能有「面相」,那誰最適合來講這門「面上功夫」?近日,康師傅發佈短片《面相》,正式官宣郭麒麟成為「美味代言人」。這支結合相聲語境與產品表達的短片,以一套「看面相 識美味」的敘述方式,引出「好面相」這一關鍵詞,也為這場產品升級找到了一個兼具記憶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 天天要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趙舒傑: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可能構成侵權。目前,小米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申請註冊多個與「小米SU7」相關的商標。若紙紮版「小米SU7」使用了「小米」商標或與小米商標近似的標識,且用於商業銷售,即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 天天要聞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他掌控千億帝國,卻因806億轟然崩盤。國資出手救場,債主們卻滿心不滿!上世紀80年代,艾路明和幾個校友瞅准了日本醫藥公司的需求,靠收集尿液提取尿激酶賺了大錢。1992年,他註冊了當代科技發展總公司,1997年帶着人福醫藥敲開了A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