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每日糧油,了解全球市場動態。
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俄羅斯小麥繼續以極低的價格衝擊着全球小麥貿易市場。來自俄羅斯農業運輸公司分析中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3月份小麥出口量可能會增加至440萬到450萬噸。
而在價格方面,3月至4月交付的蛋白為12.5%的4級俄羅斯小麥出口價格為每噸202美元,這是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作為對比,法國小麥的成本為每噸212美元,德國小麥為每噸222美元,美國小麥為每噸244美元。
同時,由於當前國際小麥價格偏低,土耳其原計劃在上周銷售的13萬噸杜倫麥流拍,因為買家報價過低。
全球糧食進口大國中國在國際小麥採購市場的動作也更加引人注目。就在本周一,來自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再次證實了一筆小麥採購訂單的取消,這也是自上周四以來第三筆被取消的小麥進口訂單,取消的訂單總量達到50.4萬噸,創下自1999年以來取消訂單最多的一次。
而來自美國的分析師表示,後期中國買家還會繼續取消美國小麥訂單,這些訂單大部分是去年秋天購買的,但現在中國可以從其他國家以更低的價格買入所需的小麥。
此前,中國已經批准阿根廷小麥對華出口。而中國海關數據也顯示,在今年1-2月的糧食進口中,穀物進口總量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在全球玉米市場,阿根廷正在加緊銷售上年度玉米庫存,因為本年度阿根廷有望迎來一個豐收年。
來自羅薩里奧穀物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周阿根廷港口出口的玉米數量有望創下五年新高。數據顯示,從2月份到3月第一周,估計超過45300輛運載玉米的卡車進入阿根廷上河碼頭,比2023年同期增加近120%。
在國內市場,近段時間關於第三輪玉米增儲的消息刺激市場掀起新一輪的上漲。比如扶餘糧食局發文稱,當地多家企業與直屬庫簽訂調節性儲備增儲合同,預計下旬通過後即可開庫收糧,合同總量在一百萬噸,剛收儲完成20餘萬噸。
當然,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是東北地趴糧集中上市期,但有市場人士反映,截至目前東北地趴糧數量遠不及往年同期,特別是黑龍江地趴糧沒有預期的那麼多。
在糧食遠期供應方面,本周國家有關部門通過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資料顯示,我國於2009年首次提出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截至目前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
其他方面,近年來隨着我國與南非經濟活動的頻繁,越來越多的南非商品開始進入國內市場,在大豆玉米之後,目前南非水果對華出口也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去年南非已成為中國進口蘋果的第二大來源國,此外,2023年南非梨對華出口量為27.4萬箱,同比增幅高達625%,彩啤梨是出口量最大的品種,佔比達到75%。
更多資料顯示,南非每年蘋果、梨和各類核果的總產量約220萬噸,其中蘋果產量超過130萬噸,梨為57.5萬噸,南半球重要的蘋果和梨出口國,每年約有一半的蘋果和梨用來出口,其中英國、歐盟和俄羅斯市場佔南非水果出口總量的七成以上。
但隨着近年來全球經濟的變化,南非水果出口的重心開始轉向亞洲市場,特別是對華出口增長迅猛。截至目前,遠東和亞洲市場已經佔到南非水果出口總量的60%以上。